【音乐课】音乐三元素

2020-12-03 02:40:28

要了解在团队中如何平衡各样乐器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熟悉音乐的三个元素:旋律和声节奏。这三个元素结合而成一首平衡的音乐作品。虽然每一个元素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功能却是相互交织连结的。旋律好像乐曲的灵魂,和声是身躯,而节奏是骨架。旋律阐明乐曲,而节奏因着和声所赋予的实质,提供了乐曲的架构。

这三者之间的组合方法极其广泛。为要带出引人入胜的风格,我们可以在某些段落加强某些元素的特质。例如,创作曲风较雄伟的音乐时,整体而言,节奏元素应比其他二者更为凸显;对沉思默想型的音乐而言,和声及旋律元素应较为明显,而节奏部分则要减弱。

这三个元素常是并存在每一种音乐型态之中。在大型的团队中,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时间内分派给不同的乐器表现。每种乐器都能制造一种以上的音乐元素。例如,钢琴因着演奏方式的不同,能同时发挥三种元素的特质。长笛在旋律方面占优势,可是在节奏及和声方面就显得弱势。若能将这三元素适当地分置在各样乐器上,团队的基础便更稳固了。

旋律

因赞美所弹唱及会众所颂唱的诗歌都有悦耳的旋律,故此,旋律是最显而易见的元素。正因旋律是诗歌中最容易背诵的部分,因此,对会众而言,背诵旋律毫无难处,特别是那些反复颂唱的诗歌。

旋律最明显的特质是阶梯式的音程进行级进(Stepwise motion)和短距离的音程跃进(Close leaps)。流畅的线条能让诗歌琅琅上口,以至于几次重复之后,会众便学会了这首诗歌。一般会众所能唱的合宜音域,以及引领会众借由诗歌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整体曲风是旋律其他的特质。关于后者,旋律必须与诗歌的主题紧密契合,以致能发挥音乐丰沛的震撼力。

在扩展音乐的震撼力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不同年龄以及背景的会众对不同的旋律有个别的偏好。例如,由五声音阶组合而成的旋律会吸引年长的中国信徒。然而,对成长于美国的年轻基督徒而言,却丝毫不具吸引力。为了引起他们的兴趣,诗歌的旋律应更贴近现代文化的脉动。甚至流行文化也会因国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藉着不同的旋律架构,便能看出台湾与香港之间的流行文化明显的分别。或许不同的语言在不同旋律的秋毫之异中,扮演吃重的角色。当我们为某一特定族群的会众编写或选择音乐时,必须将这些原则谨记在心。

我们不必过于强调有关团队中旋律的用途,特别是一首会众已经熟悉的诗歌。主领者只需带出旋律,乐器部分便不需要重复旋律,而把重点放在对位旋律或其他元素。

对位旋律(或简称对旋律)(Counter-Melody)可视为一种旋律的形式,或是和声的一部分。它为和声进行所限定,为要衬托旋律使其更优美而谱成的曲调。虽然它的音程距离更宽,更丰富,音域更广,但它和旋律有相似的特质。如果对旋律被谱成高于旋律的音乐线,那就是所谓的伴唱旋律(Descant)。当会众熟悉诗歌的旋律时,就由主领者或助唱歌手可唱伴唱旋律。小提琴、长笛或不同音效的电子合成键盘等独奏乐器,都可演奏伴唱旋律。

一般四部合唱谱中的女中音或男高音的部分可以成为对旋律。因此,将内声部按着乐器的功能移高或移低八度以制造出对旋律的方法,会令那些需要多在即兴演奏多下工夫的人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旋律是诗歌的表征,配合主题而成了诗歌的灵魂。

和声

和声是蕴藏旋律灵魂的躯体。没有和声,旋律便赤露敞开,锐减其引人入胜之处。配以合宜和声的旋律更令人感到悦耳动听。

和声的角色是辅助并加强旋律部分,并为旋律提供一个展现魅力的基础。虽是如此,它并非旋律,也无从取代之。因此和声的音量绝不能凌驾于旋律之上。在团队的配乐中,旋律必须是清晰明白,使会众能轻易地随诗歌而唱。

若说旋律是强调音高的水平线进行关系,那么,和声则是集中于音高的垂直组合。当不同的音高垂直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的和弦。这关系到两个问题:第一,旋律音必须取自和弦。旋律中的和声外音,若不是经过音(Passing note)或倚音(Appoggiatura),就是装饰用途的回音(Turn)或震音(Trill),它们因为简短,不会影响整体的和弦。第二,和弦必须遵守正确的和弦进行。这些复杂的规则会避免因不当的和弦进行所导致的错误,并确保其调性的完整性。

并非所有的教会都有能力聘用完整的管弦乐团在每个主日带领。事实上,多数的团队涵括四至十人的乐手,并分别担任助唱、弹奏原音或电子乐器。通常主旋律由键盘乐器、原音或电子吉他,或整组乐团乐器所供应。键盘乐器与吉他都能弹奏出和弦,弦乐器或管乐器的组合也拥有同样的功能。它们能产生举足轻重的持续声音来支持会众的诗歌。

和声的音量必须充足,但不可过于强势。如果在钢琴与电子合成键盘之间比较的话,电子合成键盘能产生持久延续的音质,因此是较合适的选择。因电子合成键盘的某些特质适用于某些类型的诗歌,故此我们应该发掘许多电子合成键盘不同音效的可能性。另一种考虑因素是和弦的声部设计(Spacing),不同的声部设计能产生不同的音效。因着钢琴发出声音的方式,我们必须采纳不同的弹奏方式以延续声音。琶音(Arpeggio)及分解和弦(Broken chords)在延续声音上相当有效,但他们持续的活动却不符合慢版诗歌所要求的平顺及延续声音。

若我们有弦乐器或铜管乐器,或二者兼具的乐器,我们也可以制造支持会众唱诗所需的延续音效。为了要在这几种乐器中取得平衡,我们需要从高至低不同音高的乐器。然而,如此全备的乐器是很难齐全的。有时,不足的乐器可由电子合成键盘来补足。主领者需要投入许多预备工作,为乐器安排合宜的音乐。在团队中,乐器种类越多,乐器的编曲就越显重要。我们若把如何拉奏的决定权交给乐手,结果往往是每一位都拉奏相同的部分。再者,主领者必须为移调乐器(又称转调乐器)如单簧管或小喇叭预备合适的乐谱。安排乐团乐器并非易事,我们必须晓得不同乐器的音域,并按其惯用的编曲法来为它写谱。除此之外,对演奏者而言,编写的乐谱应是有趣且具挑战性,否则他们不会有任何的贡献感。

当我们以原音吉他(Acoustic guitar)或电子吉他为和声时,同时也牵涉到节奏的问题。电子吉他比原音吉他更能维持长久的音响,因此我们常在原音吉他加入拨弦样式(Strumming pattern)来持续声音,以补足这方面的缺欠。我们需要单独探讨拨弦的样式所带来的复杂节奏。原音吉他的拨弹样式(Plucking pattern)通常过于柔和。

和弦有不同的种类,正如旋律一样。不同种类的和弦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应当有智慧作明智的抉择,因为无论诗歌的感情表达多么完善,若其风格不合宜,徒然令会众失去专注力。

因为多数的圣诗与十八、十九世纪的音乐形式相似,所以它们的和声方式也较传统。为了偶尔在音乐中增添个人独有的偏好,某些作曲家会使用一些半音和弦(Chromatic chords)。一音一和弦是这类诗歌中最明确的特色之一。虽然和弦变化多端,然而,对许多业余键盘手而言,需要在同一时间内既读且弹四个不同声部却是一个挑战。更甚者,这种和弦结构不是钢琴最佳的表现方式,使琴音听起来过于工整。

许多现代诗歌的编曲者及作曲家,将他们的和声方法建立于传统圣诗之上,却又涵括了更多能引起时下鉴赏力的现代和弦。虽然,我们仍以相同的和弦系统为基础,但他们较加强小三和弦(Minor chords)。除此之外,为了更适合现代乐器如钢琴或吉他,和弦出现的次数也减少了。

为了使和声的语言更丰富,许多蓝调(Blues)及爵士乐的声音也被引进采用了。许多现代诗歌或圣诗的编曲经常采用源于蓝调及爵士乐的和弦。此类频频出现于现代音乐的诗歌,吸引了许多非信徒踏进教会。

在中,特别关切的话题乃是诗歌中的五声音阶和声。五声音阶和声为不少早期华人作曲家所使用,近年来不少服事的音乐事工也重新采纳五声音阶和声,而他们的诗歌也已吸引了许多会众。这些现代诗歌自由地引用五声音阶和声、传统和声及爵士乐和声,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有时,事工所服事的族群也决定五声音阶的使用与否。

不同的和声语言,会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会众传言。故此,在选择适当的和弦语言时,应小心为重,不要使风格成为会众的绊脚石。

节奏

倘若在一首乐曲中,旋律是灵魂,和声是身躯,节奏则是缺之无法站立的骨架。节奏不仅限于鼓声或敲击乐器而已;倘若节奏从旋律中被抽离,残留的不过是一串没有特色或轮廓的音符。为了使旋律清晰易懂,它必须与节奏联合。同样地,和声需要延长节奏来强调重要和弦及缩短节奏来表达次要和弦。

简而言之,节奏是按着诗歌自然的轻重音,或按旋律自然的流动,或作品中和声的张力,将一组不同的音高组织成长短不同的乐句。共有两种节奏型式:严谨或节拍式(Metronomic)的节奏,及感性(Expressive)的节奏。

严谨或节拍式的节奏就是与节拍器完全相似的翻版。它将每一分钟细分为等量的部分。当节拍器设定于六十下时,它会在一分钟内敲六十次,每一次等于一秒钟。如此严守节拍器的节奏仅在理论上存在,而最后的演奏听起来会是冷酷及过度精准。然而,它提供了一个使音乐能蓬勃发展的稳固基础。

感性节奏则按音乐的起承转合,更深入地显明支配音乐的基本蕴涵脉动。任何一位好的作曲或编曲家,都会潜意识地将稳住整首音乐作品的蕴涵脉动释放出来。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个脉动,我们就可以尽情表达又不至于远离音乐的本质。

感性节奏似乎与严谨的节奏针锋相对。然而,二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却多于表面所展现的不同。严谨节奏的练习是通往窥探感性节奏的必经之路:惟有我们能精准地弹奏音乐时,才能真实地表达音乐。光有感性而无节奏感,乍听之下可能引人入胜,但事实上,却是一场混乱,毫无章法可言。

故此,第一步骤乃是配合节拍器精准地演奏作品。当我们能准确地演奏时,我们才能尝试感性的演奏,但仍必须在节拍器所界定的范围内。在这个阶段中,主要节拍必须与节拍器一致,而在主要节拍之间可容许一些的自由度。以此方式练习终会发掘音乐本质中真正蕴涵的脉动,此蕴涵脉动将会使团队更传地演奏。

虽然某些乐器在提供节奏的稳定性上比其他的乐器更为突出,然而,在团队里,所有的乐器都可产生节奏的果效。一般而言,任何鼓、康加鼓或铃鼓之类的的敲击乐器能提供清晰的节奏律动。因此,团队中所有乐器应该先与敲击乐器达成节奏的一致性,团队排练第一个阶段的目的正是要忠于严谨节奏。

然而,其他乐器必须十分清楚音乐里的节奏律动,特别是在没有敲击乐器可提供稳定的律动情况之下。钢琴手对这种陷阱最为敏感,因为他们通常是独自演奏的乐器,且对音乐的自然流露是最敏锐。当我们学习一首新歌而又没有敲击乐器在场时,最好借助于节拍器,直到掌握到蕴涵的脉动为止。

正如钢琴手因着他们对旋律及和声的敏锐度而倾向于自由奔放的旋律一样,敲击乐手却倾向在节奏上过分的严谨,而抑制了音乐的流畅性。弹奏旋律及和声的乐手应该建议在某些部分延长些时间来放宽拘谨的枷锁,让音乐有呼吸的空间。这是排练的第二阶段。然而,强拍仍然必须与节拍器同速进行。

最后一个阶段始于发掘音乐中心的蕴涵脉动,藉着团队所依附的脉动,能自由流畅地表达乐曲。然而,节奏的一致性依然是团队稳定的基础。

三元素的融合

最后,我们要讨论旋律、和声及节奏的融合,以及在三元素之间取得平衡。我们会提及必须思考的基本原则,而将编曲技术性的细节保留至其他部分。在这震耳欲聋的音乐世界里,我们理当对团队采用一种不同的态度。我们必须坚持会众要能听见主领者及他们自己的歌声,而非将所有乐器的音量扩张到震天价响的极限。团队的目的乃是带领会众进入当中,任何导致我们失去这个纯一目标的步骤都当加以审慎考虑。

让我们来想象音乐的结构:以和声为躯体的旋律必定是整个结构的最表层。即使对旋律听来可能比主旋律更富趣味性,但它必须是用来辅助主旋律。节奏阐释结构的外形;没有节奏,整个结构就无法成形。和声为结构添加份量,使它更加丰满。

在音量方面,主旋律应是最显著的,对旋律则是次要的,这个顺序不能有变。在团队中,唱主旋律的主领者的声音,必须时常保持响亮,任何的演奏对旋律的乐器都不应抢夺了主旋律的光彩。有时,在唱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时,主领者可决定唱对旋律。如果对旋律喧宾夺主,而干扰了会众唱诗时,主领者应以较低的音量颂唱或是稍微远离麦克风。

和声是下一个重要的元素。带有旋律性的和声弹奏部分可稍微高过那些电子合成键盘所弹奏持续和弦的部分。持续和弦听来应是谨慎且祥和的。要注意电子合成键盘所发出某些较响亮或非传统的音效,它们的音量应适当地减弱。

由敲击乐器所产生的节奏通常音量充足,其结实无音高的敲击声,可以切入任何的和声与旋律之中。除非场地特别宽敞,否则,我们不应为套鼓架设麦克风。在套鼓的四围立起一道隔音盾,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隔音盾可避免其他的麦克风接收到鼓声,也可以使鼓声更集中。另外,如康加鼓之类的敲击乐器可能需要多架设一支麦克风。

在团队中吉他能产生和声及节奏二者兼具的果效。原音吉他的音量应调到足以提供和声伴奏的程度。当高音电子吉他提供和声时,它的音量可与原音吉他相近。在高音电子吉他弹奏对旋律时,尤其是所谓的炫耀式即兴乐句(Licks),它的音量必须低于主旋律。这些过于响亮的音效必须小心使用,因有时它并非带领会众最有果效的工具。另一方面,低音吉他为团队提供一个稳定的低音基础,它听起来应是清晰分明的。

所有的音量控制应在聚会之前的音效测试中完成,以确定所有麦克风都可运作,并且所有的队员都可以清晰地听见彼此的声音。如果能有一位音控师不断地平衡团队中每一声部,那将受益匪浅。即使在崇拜进行当中,音控师都能作出即时的修正。

我们的祷告是所有的团队能在音乐上有充分的装备。如果我们能平衡这音乐三元素,并将音乐控制合宜,我们确信团队所弹奏的音乐在会众耳里,必是悦耳动听,并能带领人。

该文章转载自:新心手册—编曲技巧 Arranging for the Worship Team



生命河微号: shengminghe365

微信简介:搜索赞美诗,回复【目录】回复【歌名】即可查歌!回复【】可在线阅读!回复【歌名+歌谱图片】可查歌谱!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