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03:42:28
↑ 点击“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原创出品
作者:JOANNE LIPMAN
译者:sail2008
图片来源:flickr
前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早先接受培训时是想当一名钢琴演奏家。前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曾是一名专业单簧管和萨克斯演奏家。对冲基金亿万富翁布鲁斯•考夫纳本身也是一名钢琴家,曾在茱莉亚音乐学院上过课。
多项研究把音乐学习与学术成就联系起来。然而严谨的音乐训练与在其它领域的极大成功究竟有什么关联呢?
这种关联并非巧合。我对此相当笃定。我向来自科技、金融到传媒各行业最优秀的专业人士问过这个问题。尽管鲜为人知,他们都曾有作为专业音乐家的过往经历。他们几乎都在自己的音乐训练与职业成就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
这种现象超出了数学与音乐的关联范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高成就人士告诉我,音乐开启了通往创造性思维的道路。他们的经历表明,音乐训练磨砺了他们的其它才能:协作与倾听的能力;将不同思想编织到一起的思维方式;同时专注于现在和未来的能力。
你的学校音乐课程会把你的孩子变成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吉他高手)吗?或者伍迪•艾伦(单簧管高手)吗?恐怕不能。这些人的成就世所罕见。而这些人和我提到的其他创见人士处理音乐的方式相当迷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以同样的方式,将音乐课的专注与纪律应用到了新的思维、沟通甚至问题解决方式中。
伍迪·艾伦 图片来源:flickr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几乎任何行业的顶尖人士中都不乏音乐家。伍迪•艾伦每周都要与一支爵士乐队一起演奏。电视播音员宝拉•赞恩(练大提琴)和NBC首席白宫记者恰克•托德(练法国圆号)是拿着音乐奖学金上的大学;NBC的安德莉亚•米切尔曾接受训练,目的是成为一名专业小提琴手。微软的艾伦与风险投资家罗杰•麦克纳米都拥有自己的摇滚乐队。Google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高中时吹萨克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是位单簧管手,他父亲则是位钢琴家。前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D•沃尔芬森曾经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奏大提琴。
“这绝非巧合,”格林斯潘说。他不再吹爵士乐单簧管了,但仍在卧室里玩小三角钢琴。“我能告诉你的是,作为一名统计学家,纯属碰运气的可能性极小。”这位谨慎的前美联储主席补充说,“这是你从这些事实中可以做出的唯一判断。关键问题是:这种关联为何会存在?”
保罗•艾伦给出一个答案。他说音乐“增强了你在创造力方面的自信心。”艾伦7岁开始拉小提琴,十几岁时改弹吉他。甚至在微软初期,他也会在马拉松式的编程结束时拿起他的吉他。音乐是对他的日常工作的感性模拟,每种音乐传递着不同类型的创意。他说,这两个领域中,“有一些东西促使你将目光超越当前的视野,以全新的方式表达自己。”
托德说在多年训练和竞争与他所谓“完美冲动”之间存在某种关联。资深广告经理史蒂夫•海登将其最知名的作品、。“当我想出这个点子时,我想到的是斯特拉文斯基,”他说,大提琴演奏背景有助于他与人展开合作:“毫不夸张地说,集体演奏训练你跟其他人协调行动,让你明白什么时候独奏,什么时候按顺序演奏。”
对许多我曾交谈过的高成就人士来说,音乐发挥着“隐性语言”的作用,正如沃尔芬森所说,它增强了将截然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想法相互关联的能力。在领导世界银行时沃尔芬森到过100多个国家旅行,经常观看当地演出(偶尔还借个大提琴参加演出),这帮助他“用与理解资产负债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当地文化。”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数学与音乐之间这种备受议论的关系引起极大反响。两者都处在表达模式的核心位置。对冲基金Caxton Associates创始人、茱莉亚音乐学院主席布鲁斯•考夫纳说,他在钢琴演奏与投资策略之间看到相似性;正如他所言,两者都“与模式识别有关,一些人把这些范式延伸到跨越不同感官的领域。”
考夫纳和钢琴演奏家罗伯特•陶博都描述了某种通感(synesthesia),他们用3D方式感知范式。陶博以其录制的贝多芬唱片而闻名,并创办了一家音乐软件公司MuseAmi。他说当他演奏时,他能“把所有的音符及其相互关系用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一项“在多个范畴建立多种关联”的智能转化技术。
对我的其他交谈对象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激情比其自身的音乐天才更加显著。伍迪•艾伦直言不讳地对我说,“我并不是一个成功音乐家。我人气十足是因为一个事实,我出现在电影里。”
艾伦把音乐当作一种消遣,与他的日常工作毫无关系。他把自己比作“一位周末网球选手,每隔一周来打一次球。我既没有特别敏锐的听力,也没有特别好的时间感。在喜剧方面,我倒是对节奏感有不错的直觉。在音乐方面,我真没有。”
他仍然每天至少练半小时单簧管,因为管乐器吹奏者如果不练习就会失去他们的口型:“如果你真想玩单簧管,你只有练习。我必须每天练习才能到现在这种糟糕水准。”他经常演奏,甚至和他的新奥尔良爵士乐队一起满世界巡回演出。“我从未想过要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面对5、6千人进行演奏。”他说。“我得说,相当出乎意料,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
音乐带来身心平衡,沃尔芬森解释说。他成年后才开始上大提琴课。“你并不打算赢得什么竞赛,或成为这方面那方面的领导人。你享受音乐,是因为你从音乐中得到满足感和快乐,这与你的专业身份毫无关系。”
罗杰•麦克纳米的高地风险投资公司(Elevation Partners)最著名的事情或许是它对Facebook的早期投资了。对他来说,“音乐与技术在此交汇,”他说。他成为Facebok专家是因为他用Facebook来宣传他的乐队Moonalice,现在他正把注意力集中到视频领域,通过在线视频流实况转播乐队音乐会。他说音乐家和顶尖职业选手都“对刻苦钻研有着近乎歇斯底里的要求。”似乎正是这种入迷的才能把顶尖人士统一到音乐和其他领域中。
赞恩女士还记得每天花四个小时“蛰居在逼仄的练琴房里练大提琴,只为练熟一个小节”。托德41岁了,还津津乐道地讲述17岁那年独奏面试的场景,那一次他得了第二高分,而不是最高分,尽管他还是佛罗里达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小号手。
“我总是相信,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我比别人工作得更努力。”他说。要学成这项技能,就要“把这支独奏曲再演奏一遍,把这一小节再练习一次,”而这表现为“反反复复地练习,或者二次检查甚至三次检查。”他补充说,“没有什么像音乐一样能教你明白,假如你足够努力,最终你的确会做得越来越好。你是看得到结果的。”
这段话值得铭记,尤其是当下,音乐作为一种严肃的追求,和音乐教育一样在这个国家正处在衰退中。
想想这些高成就人士口中音乐所磨砺的才能吧:协作,创造力,纪律,以及调和彼此冲突的想法的能力。这都是大众生活中明显缺失的品质。音乐也许无法把你变成一个天才,或富人,甚至一个更好的人。但它帮助训练你跳出窠臼,应对不同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让你在倾听中享受快乐。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放牛班的秘密花园是成都小奔牛商务信息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主打原创内容的新锐自媒体,我们聚焦创业与创新、青少年成长、创新教育等新鲜热议话题,搜寻编译来自全球优质媒体的英文原创好文,为您呈现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思维另类、见解犀利的深度内容。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转载合作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