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莆仙戏著名音乐家谢宝燊8月17日仙逝

2020-10-30 04:16:22

曲苑流芳

记谱千题功巨伟,

安腔百本业辉煌。



莆田旅游网8月19日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莆仙戏著名音乐家谢宝燊先生,于8月17日19:30分仙逝,享年87岁。


惊悉噩耗,

莆仙戏迷心痛不已,

莆仙各界撰联痛悼……


莆仙各界悼念谢宝燊先生

沉痛悼念谢宝燊先生


曲苑流芳

记谱千题功巨伟,安腔百本业辉煌


著名剧作家、福建省文联副主席

郑怀兴 


曲已成遗产,人恒念谢公。


福建省文史馆馆员、书画家


哀挽谢宝燊先生

顾曲人归阆苑,遽闻噩耗鲤声咽;

挥毫字出兰亭,宛在音容鹤驾遥。


莆田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林新雄 敬挽


敬悼莆仙戏音乐家谢宝燊先生

秋风乍起,忍凋零艺苑奇才、谢家宝树;

鹤驾难回,痛经典终成绝响,强抑悲声。


仙游县蜚山诗社社长

余永健 敬挽


敬悼莆仙戏音乐家谢宝燊先生

看莺啭梨园,知是公滋春草绿。

悲鹤辞古邑,从随佛号太清飞。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余歌

谢宝燊先生人物简介



 谢宝燊,男,1931年出生,仙游游洋镇人,1951年7月起在人民解放军中任演奏员和文化教员。1956年4月转业进入仙游鲤声剧团从事音乐改革工作。时值文艺界大力抢救传统艺术,省拨款指定他对莆仙戏音乐进行调查、挖掘、记录、整理。



他用三年时间,走访了莆仙两县近40位莆仙戏老艺人。通过艺人们口头演唱,用纸笔临场记录(其时没有录音设备),并马上演奏反馈给对方,其记谱的快速与准确,使艺人们惊奇与敬佩。



他对于老艺人的尊重被他们视为知己,无保留地奉献出许多濒临失传的乐曲。如古南戏剧目《荆》、《刘》、《拜》、《杀》的失传曲题,经他搜集、补充,现已完备无缺。其他一些失传古曲,也得到及时挖掘抢救。1959年,整理总结写成《莆仙戏音乐介绍》,呈送省和莆田、仙游两县存档。



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莆仙戏音乐家。曾先后担任剧团艺委会副主任、音乐设计、副团长、团长、国家二级作曲。1986年,谢宝燊获评“全省剧团好团长”称号。系世界民间音协会员、中国戏协会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国民间音协会员、福建省音协理事、莆田市音协副主席、仙游县剧协主席、音协顾问。


《春草闯堂》剧照


六十多年来,他为莆仙戏的专业、业余剧团二百多个剧目谱曲,代表作有《团圆之后》、《春草闯堂》、《晋宫寒月》、《阿桂相亲记》、《魂断鳌头》等,获省市音乐设计奖的有十多个,其中《乾佑山天书》、《叶李娘》获省戏剧会演优秀音乐设计奖。


《春草闯堂》剧照


《团》、《春》、《晋》等剧被中国唱片社和省音像出版社录音,在全国发行。 


《团圆之后》剧照


1988年7月,调往仙游县从事莆仙戏戏剧史研究和莆仙戏音乐、莆仙民间音乐研究等工作。他始终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为“音乐设计”。在保持传统曲牌框架结构、音乐风格、韵味的基础上,去挖掘其中所包含的现代思维因素。既继承传统又激活传统。这种写作方法,使他在莆仙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加《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编写


他在莆仙戏音乐理论研究方面,对其历史渊源、艺术规律、内涵特质等等,也作全方位的思考,而写成颇有份量的文章。这些文章对莆仙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论证,为戏曲音乐史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论著在海外产生影响,台湾学者徐丽纱教授认为谢宝燊是莆仙戏音乐研究的佼佼者。


谢宝燊先生被福建省音协授予“从事音乐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


2010至2012年,他先后入选评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谢宝燊先生1998年在台湾座谈会上


1986年“郑怀兴剧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左一谢宝燊,中间林栋志,右边郭汉城


编著《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二十、二十一卷“音乐曲牌”


与杨美煊合编《莆田文化丛书·莆仙戏曲》


谢宝燊音乐设计代表作


《团圆之后》剧照


《春草闯堂》剧照


《晋宫寒月》剧照


《乾佑山天书》剧照


《戏巫记》剧照


谢老一路走好……

音容宛在,德范长存!


摄影 | 苏滨

责任编辑 | 方晓 子笛


本文根据作者授权发表

在这里,遇见最美莆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致敬谢宝燊先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