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怎样表达绘画性内容

2021-05-12 19:55:06

 

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来说似乎是两种殊不相关的艺术,音乐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的感官,绘画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但音乐与绘画却可以互借概念。例如:绘画中的术语“色彩”一词常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理论文章中;音乐中的术语“节奏”一词往往也作为绘画用于出现在绘画的理论文章中。


绘画中的线条是构图的基础和组成具体可见的视觉形象的基础,而音乐中的线条是指旋律,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音乐中的旋律线是一种抽象的线条,人们不可能从音乐的旋律线中感知到某种具体的形象。所以抽象派的绘画比其他流派的绘画更接近音乐。



绘画中的色彩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而音乐中用声音的色彩来表达画面感,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们以明朗、暗淡等不同的感觉,一旦某种音色和某种颜色能够给予人们相类似的感觉,那么人们就会自然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所以,音乐中的色彩,从本质上来说只能是一系列刺激感官的特殊的音响组合。例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其中表达“穷人”时用高音区,力度弱,表现出了穷人的自卑,通过音色变现出穷人胆小懦弱。而用来表达“富人”时用低音区,力度强,音色浑厚,表现出来富人自信,傲慢,耀武扬威的气势。这就是通过音色表达出来画面感,使人再结合标题,能够准确猜出哪种音色表现出哪类人。


                             

《两个犹太人》


人们常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然而音乐的造型显然不可能像绘画那样,用线条和色彩在平面上组合成一种特定的结构位置,它是一种无形的音响造型,通过特殊的音响组合象征性地体现出某种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空间感。距离的高低远近是靠音符的疏密,靠声音的色彩,用转调来表达色彩的变化。例如:格里格的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第一部分《朝景》,乐曲一开始长笛吹出了一段静谧,安详的主题,这种情绪气氛显然与作曲家企图表现的晨景非常符合,在单簧管与双簧管的和声上,长笛奏出清爽悠扬的主题,不久之后大提琴奏出晦暗的副题,渐入高潮后又返回主题。小提琴的波浪式音型使音乐的跳跃感强,很活泼,色彩明亮清晰。使人感觉像金色晨光穿过薄薄的云雾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穿透林间。这醉人的画面在主题的重复中减弱消失,给人以梦境般的朦胧缦纱,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作曲家使用这种手段的主要依据是,在情绪气氛和视觉形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只能依靠听众的感受去完成,即听众对于某种情绪气氛的感受对于某种视觉形象的感受是一致的。


       


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画面或视觉形象,都不是听众从音响中直接感知到的,它们必须通过想象活动才能完成。音乐中的画面正是一种摆脱了物质性的心灵状态,它永远存在于听众的内心想象中。例如: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小提琴在高把位所走出的空八度的持续泛音出现在草原的广漠无垠与空旷寂寥。随后,在原先的背景伴奏下,加入了弦乐的拨奏,仿佛是商队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声。当乐队以多种手法对两个主题进行反复展开时,结构大为扩展。也使人联想到军队与商队之间的融洽关系。这种音乐不以表现动态为出发点,而是用一定篇幅一定的时间去渲染同样的气氛,以此象征性地表现某一种固定的画面。 


    

                                                                       鲍罗丁


绘画中的色彩、对比、轮廓、线条、明暗等各种因素,音乐之中都具有,比如音乐用旋律线条的交织来表达轮廓,用色彩来表达画面感,用转调来表达色彩的变换,用音量来表达距离感、空间感。所以音乐是完全可以表达绘画性内容的。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