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窦唯:我总希望结善缘得善果,我就这样,怎么了?

2020-10-23 03:47:27

音乐无极限,就在金唱片

by点点君

文章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记者:吴虹飞 实习记者:张莹莹

文章发表时间:2008年12月3日

(由于篇幅问题进行部分修改)


谈谈那时的他


窦唯1969年生于北京,家住大杂院,父亲搞民乐,母亲在北京第一机床厂上班。父亲把窦唯“领进门,带上道”,6岁时窦唯就在幼儿园演出吹笛子。“小时候我父亲把这些节奏啊、强弱啊、南派啊、北派啊,都通过民乐告诉我了,我都领会到了,都学得八九不离十了。所以我摸起这些东西顺理成章,很自然。”


他喜欢画画、踢足球、听相声,自己也会说,和朋友在一起,大家都会被他逗得乐呵乐呵的。“我遗传了我母亲的幽默。她是个老北京,光那些土话就够你乐的。”但窦唯内心仍有隐秘的一面。朋友说:“窦唯小时候的确开朗,但不是能和你交流的人,他很少跟人有心灵上的交流。”


上中学时,父母离婚,窦唯和妹妹跟着母亲生活。这让他“总觉得惶恐不安,总觉得要发生点什么事。对人际交流, 对社会认识,多少都有影响”。“离异家庭子女相对来说都比较独立、我行我素,磕磕绊绊是自己的事儿。好在我们的成长阶段相对和平,起码衣食无忧、生活平稳。”


十几岁正上初中,窦唯第一次听到了摇滚乐,“就只剩激动了,完全就热血沸腾了,从节奏,到旋律,到和声的这些转变,都很令人震撼”。1985年,窦唯进入职高,学习精神病护理。这个专业“音乐的成分比较大,工作加娱乐,带领病人唱唱歌跳跳舞从而减轻他的病情”。“最让我觉得滑稽的是,第一学期一开学,一看这音乐老师我认识,是我小学一个教数学的,连钢琴都弹不利索,还没我知道的多呢。我忍到第三节课,绷不住了,站起来跟他顶。果不其然这个老师后来被换掉了 。”




在职高他学了一点吉他,因为对节奏有兴趣,就又学打鼓,“没去打任何教材,也没跟老师学,完全就是自己瞎摸着 玩”。18岁,窦唯考上北京青年轻音乐团,开始走穴跑垫场,“主场”是蒋大为之类的,“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唱些英文歌,也唱崔健,港台艺人当中唱齐秦的”,跳霹雳舞,“那会儿真是浑身的活力”。“冬天我基本上都在东北,好在北方冬天外面冷,屋里暖和。南方冬天屋里比外面还要冷。有一年冬天去安徽,给我冻得。”当年那些“腕儿”, “《红楼梦》剧组,那穴可没少走,在台上来一个片段,朗诵一下,唱唱主题歌,就已经火得了不得了。观众一看,哟,贾宝玉、林黛玉真的在台上——就跟见了神仙一样。”


1988年,“黑豹”乐队主唱丁武离开,之后窦唯加入,几乎包揽了所有词曲创作。数年后,“黑豹”同名专辑在香港推出,引来内地盗版狂潮。《Don't Break My Heart》在香港商业电台排行榜高居榜首,《无地自容》、《别去糟蹋》也广泛传唱。


窦唯红了,却在此时退出黑豹,广为人知的原因是“抢了峦树女朋友”——王菲。但那只是“原因之一”,“当我意识到以后要为了所谓成功不断重复的时候,这对我而言是难度非常大的事。这是一个真伪的问题,不是那样的状态却要重复那样的状态,很受罪。”他不再唱黑豹的歌,成立了新的乐队“做梦”,与此同时签约魔岩,于1994年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 《黑梦》,与何勇、张楚并称“魔岩三杰”。


1994年12月17日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成为中国摇滚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魔岩负责人张培仁写道:“……在没有人能预料到的状况下,这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唱会,几乎全程陷入了不可思议的状态 。红磡体育馆历来严格的规定阻止不了上万名决心要站起来的观众,他们用双手和喉咙舞动、嘶吼,他们用双足顿地、跳跃, 连向来见惯演出场面的媒体和保安人员也陷入了激动的情绪中,在香港,几年来几乎没有见过一场演唱会像这样疯狂。”




谈谈爱情


他温和地笑了。想了一下,很认真地说:“这是个重要的问题,以后认真谈才行。”“我对‘爱情’表示怀疑。在良性社会里,爱情存在;但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它一定是变了质的。”


“大家对你跟王菲的关系做过很多报道,有没有伤害到你?”


“人言可畏,现在环境那么恶劣。还好,没有太去计较,我还能够做到平静。”


谈谈唱片与梦想


:他愿意很苦地做唱片。和他说话,他总说“不一定”。“唱片什么时候发?不一定!演出什么样的音乐?不一定!窦唯兄近况如何?不一定!”


很多人认为窦唯想挣钱很好办,只要开口唱歌。,窦唯“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说,崔健积极参与社会,批判现实,扮演“活动家”的角色,窦唯则缄口不语,演绎了“隐士”脚本。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当中,就做了一个梦。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活在梦里,各式各样的梦想里面,为了这个梦想去做事。我自己也一样,活在一场梦里面。”这是《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出VCD中窦唯的一段话 。


1994年,摇滚的声音出现得正是时候,“魔岩三杰”本来彼此独立的音乐,集结以制造声势。可是之后,“魔岩 ”唱片撤出内地,他们再没有版税收入,也没有演出维持生存。现实压迫着摇滚音乐家,理想遭遇了无穷无尽的功利和尴尬, 瞬间的辉煌成为了往后十几年回忆的伤疤。




当年,香港红磡演唱会上,“小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瘦,清秀,沉静而有爆发力;“黑豹”乐队主唱、“魔岩三杰”之一,才华横溢,幽默风趣。现在,他是“不一定”乐队成员,沉默寡言,不再开口唱歌,有时候弹古琴,或者在朋友的酒吧里玩“拱猪”;一个离过两次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


2006年,因不满相关报道,他独闯某报社,一时激愤点火烧车。有图片为证,窦唯安静地坐在一旁,等着警察前来,就像做错事,乖乖等待老师发落的小学生。


2008年3月,北京市一中院二审判决窦唯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因情节轻微,且是自首,免予刑事处罚。对判决结果,窦唯表示服从,但“如果往后再有类似的不公平事件在身上发生,我还是不会妥协,会抗争到底”。


然而,与他自闭、易怒的公众形象不同,那天我们看到的窦唯宽厚、温和、幽默。他侃侃而谈,力图坦诚交流,声音低沉,笑容天真,似乎心情很好。他其实关注公共事务,喜欢批评,比如北京奥运、城市卫生、大学生就业。为了佐证,,提到了西单 街面上忽然陷落的大坑。他讲道理的时候,词汇从1960年代向历史更深远处归去:正直、善良、本分、孝道。


“录音棚最让我感到安稳。”他说,新唱片里,父亲也录了音。“似乎到了这个年龄,我开始意识到跟父母的关系。我现在是要反过来搀扶他们了 ,尽孝。母亲那儿呢,就是挣了钱交给她,让她心里觉得安稳。父亲那里,就是在事业上对他回报。他很满意,甚至兴奋。要是我没想错的话,他正在家听新唱片呢。”




谈谈音乐


“你现在比较多的是做民乐?”

“我正跟乐队成员一起挖掘编排以外的可能性。就是‘不一定’,完全即兴,发挥。我觉得编排有很大虚假成分 ,同时即便你表达什么也无济于事。与其那样,不如更自由、更真实一些,和谐与不和谐并存。”


“有没有觉得自己的音乐意识太超前?”

“我不觉得是超前,相反我们好像有一点返璞归真。一定要放弃那些模式化的东西:前奏、第一段、高潮、反复、结尾。我觉得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我他妈的上来这一段我就平平淡淡,我就这样,怎么了!现在叫一切皆有可能,我就可以。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有反省,这样你才能出新,不是为了出新而出新,而是我们不说让别人,首先得让自己兴奋起来。当我发现摆脱这些束缚,做起来得心应手,不用你跟我说应当怎么样,我干嘛要那样啊。我就按我的想法去做。我们大家上来就和,排什么练啊,不排练,排练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到了演出的时候特紧张 ,演完了每个人都如释重负。这完全不对,在台上的时候应该是最放松的、最享受的。那我们就胡抡胡来,在台上抡得特兴奋 ,演完了还觉得怎么这么快就完了,要不要再来一节?那会我觉得,这样才在这里面找到乐趣,而不是在台上我要表现给你看 ,这也是‘不一定’一发不可收拾、做到现在最重要的因素。”




"你不看重音乐技巧?"

"有种不良风气就是,你一定要展现你的技巧,你让我看到技巧,让我服你。当然要注重形式,但走到头你会发现这是特别死的一个事。把技巧展现得特别淋漓尽致、登峰造极,那你感受的部分是什么?我们一开始做摇滚乐的时候觉得自己挺知道的,多年之后觉得可能这东西是我们想出来的。实际上像洗一次脑,自己更新。我向来欠缺技术,但向来表达的都是真实感受,可能有幼稚的成分,我自己听也觉得傻里傻气的,但我没有骗你没有骗我自己,我不会用技巧去骗得别人认同。"


"有没有可能不做音乐了?"

"这个我不敢想,除了做音乐,我不具备其他任何生存能力,也想不出别的门路。好在我现在还有想法,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虽然一直对唱片的销量没有什么了解,但好在还一直在发行。"




“你觉得自己是很本分的?”

“我不空说。比如发唱片,我不会像有些人那样:我们在筹备,我们在创作,我们在磨这个剑。过了很长时间什么都没看到。我是愿意有了实物之后说,只要唱片公司没有晃点我,我就可以这样跟你们说。我不愿意说得痛快,到后来没影了又去圆谎。那不是正路。”


“《雨吁》之后你的唱片几乎不再有歌词,你也不再开口唱歌,为什么?”

“简单地说,想唱就唱,前一阵口号不是‘想唱就唱’吗?想不唱就不唱了。没必要因为人说你唱得好,拿这个炫耀。”




谈谈生活


“你是知道什么是名利的吧?”

“我也是近些年才好像明白。有名好办事,有利生活好。”


“你觉得自己易怒吗?”

“我对这些个流氓小丑,经常会有特别暴力的倾向。有时候甚至想,有一天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


“是不是经常对人有不信任感?”

“会,这个也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与人之间、朋友之间,各种心机啊、算计啊, 都会有。我也多少受到些影响。”




“你觉得生活中有很多阴谋?那你怎么对待它们?

,小到民生,无处不在。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就是做人的标准,正直善良,慈悲为怀。只要你能守住战线,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


“你对自己的行为有过反思吗?”

“说实话我反思过,肯定的东西多于否定的。我离队,继续做音乐,到现在至少不断地有成果。只不过比较担心 ,在现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看到你有成果的时候,更多是挑剔、冷嘲热讽的态度,不断产生新的阴谋瓦解你的创造。”


“平时生活是什么状态?”

“我平时……都不一定。”


“现在(2008年)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基本就是唱片。发行公司会给我一个基本的保底。不多,但足够维持。”




“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一半一半。事业的部分我还算满意,不足之处是家庭这一块。”


“一般在哪儿玩?”

“之前是在酒吧,最近没有了。我已经厌烦之极。凡是这种经营场所,总会按照盈亏做方针,对我们来说不是一 个特别安稳的地儿。”


“什么地方让你安稳呢?”

“录音棚。我们(2008年)9月份又录了次音,完全即兴的。”


“能一直做下去挺幸福吧?”

我总希望能跟人结善缘,得善果。大家能跟我合作,共同有这些作品,也是冥冥之中,因为心存善念,好事聚来。”




谈谈现在


“红磡的演出十分引人注目,后来离开摇滚放弃了挺多诱惑吧?”


“惭愧。红磡那场演出,在我看来是一个阴谋的序幕。从接下来这10年的发展来看,并不像他们当时所说的。 扶植内地的原创音乐啊、新音乐的春天啊,这都是他们(台湾音乐制作人)的幌子。他们用这种东西来开发内地市场,占领内地市场。淘金之后回去发展他们自己。周杰伦也好蔡依林也好,近些年的主流是些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里面绝对有……说轻点叫欺骗,说重点叫欺诈。做商业没错,但没有基础的话有点像玩火自焚,中国火嘛,引火烧身。商业导致各种各样的矛盾,最后音乐做不下去 ,乐队也散了。人家正好乘虚而入,有经济实力有制作经验,把脉号准了,按他的策略进行,他不会考虑你的风格、感受。”




“唱歌这个的确比较泛滥,扒拉过去就是一唱歌的,利用少男少女年少无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并不根据你的特点去规划怎么扶持。在咱们这儿,如果你是这么一块料,你不会得到扶持,更多的是要么过来占你便宜,要么过来毁你一下 。出来的都是一些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像李宇春这样的,都是恶搞。真正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更多地是被压制。”


“有没有听现在摇滚圈比较著名的一些乐手的作品?”

“我没有完整地听过。这个我不去批评什么,存在即合理,我只是觉得比较无奈吧。环境很恶劣,成人有问题, 你还能要求孩子怎么样呢?除非他天生有悟性,更多的人只能是乌合之众,随波逐流。所以我后来不愿意参加所谓‘二十年辉煌’这样的拼台式的演出,宁愿自己找一些能够彼此理解的合作伙伴,用一种寂寞的方式玩。有段时间在一个叫‘绿’的酒吧演出,没观众,我们就自己在上面玩,完了之后服务生给我们鼓掌。”


“有报道说你有心理上的问题,类似狂躁症。”

“闯报社这场事件中,我接受了司法部门的精神鉴定,他们认为我是正常的。我跟他们说了,现在是反着的,正常的被认为不正常,不正常的倒被人们接受了。所以有这种言论我觉得很正常。现在心理有疾病的人很多,只不过自己没意识到。我就这样,怎么了!”


不怎么,因为窦唯就是窦唯,一个人,一个音乐“仙人”。


试试回复【黎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那英】【许美静】【阿杜】【伍思凯】【许巍】【陈奕迅】【李克勤】【谭咏麟】【张雨生】【李宗盛】【刘若英】【朴树】【张国荣】【王菲】【何洁】【张信哲】【SHE】……


金唱片

jinchangpian

按一下就能找到点点君啦~就可以关注金唱片咯~

>>>>

这里全部都是精华!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