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流行音乐时代的他,却逃不过为钱折腰的命运

2020-10-25 21:47:54

他写出了中国第一出儿童歌舞剧。

他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

他写了近代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他创立了中国流行音乐界的明星制度。

他发掘了红极一时的周旋。

他在1930年代录制了两百张唱片。

他培养的人才,主导了整个30年代与40年代上海的音乐与电影圈。

黎锦晖

“心难耐等等也不来

意难捱再等也不来

又不忍埋怨我的爱

哎哟哟 我的爱”

——《毛毛雨》

在赶潮流这件事上,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从来都是先驱者,中国第一批流行音乐制作者正脱胎于此,代表人物就是开上海流行音乐之先的黎锦晖。他是一个绝对的文青,一个以教育为己任的知识分子。

作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黎锦晖在前期创作生涯中,主要以儿童歌曲、歌剧、歌舞为主,创作了《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以及我们都熟悉的《小兔子乖乖》。

你说一个写儿歌的人,怎么就玩起流行乐来呢?而且这位老司机,把《小兔子乖乖》这辆本应该开往幼儿园的车一下子开到了城市边缘,写出了第一首流行乐《毛毛雨》。

黎锦晖在1927年于上海创办了中华歌舞专科学校,培养歌舞人才,招收了几十个有天赋的男女少年,不仅不收学费,还供给膳宿,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音乐、歌舞,同时巡回演出,经常表演的曲目有《可怜的秋香》、《麻花与小孩》等。后来改名为明月歌舞团,如今看来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明星“天团”:

《夜来香》、《红楼梦》中插曲“葬花”的作者,“歌王”黎锦光;

第一位具有本土学历的小提琴家王人艺;

《马路天使》的女主角,《天涯歌女》的原唱者周旋;

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第一位“唱歌皇后”白虹(白丽珠);

《毛毛雨》、《人面桃花》的原唱者,中国歌坛第一位流行歌星黎明晖;

《渔光曲》、《风云儿女》女主角,;

《体育皇后》、《小玩意》女主角,“甜姐儿”黎丽丽;

《粉红色的梦》、《南海美人》女主角,电影明星、歌星薛玲仙;

《残春》、《华山艳史》女主角,东方标准美人徐来;

创办人黎锦晖在上海自然也是大名鼎鼎,据说当时上海几家外商经营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他的作品为骄傲,每个公司的大堂上都悬挂着他的巨幅画像。

旧上海《良友》电影杂志刊登胡蝶(后排中)、陈燕燕(前排中)、徐来(后排右一)、阮玲玉(后排右二)、、袁美云(前排左)、黎明晖(后排左二)、叶秋心(后排左一)八明星的合影照片发行全国。

这么强大的阵容,自然红极一时,但同时歌舞团却经费问题难以维持。为了把歌舞团继续办下去,黎锦晖只好写些爱情歌曲,赚点稿费和经费。

也正是在创办歌舞团、不断筹集经费的1927年,他创作出了《毛毛雨》这首公认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这是一首带有民谣风的新型爱情小调,细致地表达了以为少女在毛毛雨中等待情郎的心绪。歌曲表现手法细腻,曲调具有抒情歌曲舒展委婉、抑扬顿挫的特点,歌唱性极强。

然而好景不长,他在南洋巡演中资金链又完全断裂,为了筹集归国的旅费,他只好答应上海出版商,创作曲集《家庭爱情歌曲100首》,其中就包括《桃花江》、《特别快车》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他一跃成为“流行歌曲之王”。这些歌曲因迎合市民多样化的文化趣味和心理需求,风靡一时,被称为“时代曲”。

虽然如今看来,这些爱情歌曲直抒胸臆,浪漫奔放,但是在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80年代,一直被认为是“靡靡之音”、“黄色歌曲”,也让黎锦晖背负“黄色音乐鼻祖”的坏名声。当然,写流行歌曲不仅仅是为了办学经费,黎锦晖本人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他一直致力于推广白话文。

当时的上海是梦想家的圣地,所有一切新潮的东西应有尽有,唱片机、留声机、收音机等等无处不在,然而本土还没有流行歌曲,早起上海的歌舞厅、咖啡馆等娱乐场所演奏的乐队几乎都是外国人,街坊流传的还是一些《》、《打牙牌》等淫秽小调。黎锦晖完善了这些小调,填入白话新词,以歌曲推广白话新词,他认为:“在作曲时注重语调和音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精心安排,才可以比较顺利地克服困难,但若带有懈怠的情绪,则写出的东西准是废品。”

对于爱情歌曲的编创,他在回忆录中有所说明:写到后来,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不论古今中外各家诗词、西洋诗歌、民间小调、土风舞以及南洋一带唱的西洋小曲、爱情歌等,一股脑儿搬来作为我的创作素材,但决不照抄。有的改头换面,有的脱胎换骨,或取其一点加以夸张、扩充。至于编曲写词,既称爱情歌,就以抒发感情为主,还须符合中国情调,并选用浅近而美丽的歌句,曲词结合紧密,唱出来,使人人能懂,人人爱听。

2006年3月21日晚,“中国唱片百年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揭幕。

作为民国的知识分子、文艺青年,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创作,曾给自己的作品定下过十个原则:

我四岁上学,第一部书就是《诗经》,开卷第一章诗,就是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诗。下学时,唱的是“小小仔,想媳妇”的童谣。少年开始阅读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西厢、红楼、聊斋等旧小说,内容体会不深,但对文章辞藻十分欣赏。直到青年时代,才把这些诗经、词曲、小说的内容弄清楚。……后来搜集民间音乐,对戏曲、鼓书、民谣、小调等歌词,我也认为粗糙庸俗,甚至猥亵不堪,实在没有麻醉人的力量。因此以为音乐、唱歌与国家兴亡以及个人品格好坏关系不大,只要在写歌的时候,能革旧更新,自无妨害。所以订出十条作为写新歌的准则:

(1)唱的不写;

(2)“后花园赠金”之类的不写;

(3)相思病的不写;

(4)爱情悲剧的不写;

(5)为三角恋爱而情杀的不写;

(6)“三妻四妾十美图”不写;

(7)用阴谋手段取得爱情的不写;

(8)猥亵的不写;

(9)对金钱权势的爱情予以讽刺;

(10)对一见倾心的儿戏爱情也加以讽刺。

只可惜到了中后期,他创作的爱情歌曲大都是为了迎合唱片公司贪图暴利而灌片的特殊目的和要求加以大批量赶作的。这类作品大多是真正的“黄色歌曲”,歌词非常露骨,例如《我要你的一切》、《闺房之乐》、《快活林》、《肉感的音乐》等,颇为轻佻肉麻。

黎锦晖曾感慨:“当时未尝不想严肃地写些东西,但当他拿出一些内容比较好的作品时,唱片公司的老板却不要,说那些东西不卖钱。那个时候不靠大老板给钱,写的东西没人要,那就没得饭吃了。

一身才华,一代先驱,为钱折腰,让人唏嘘。

参考资料:

罗修云《黎锦晖:音乐界本应与聂耳齐名的“鼻祖”级人》

冯春玲 《音乐研究》2007年第02期文章《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创作》

来扫码关注我们呗~

不扫?那...我再想想办法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