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学院派作曲家,却从未忘记为大众作曲丨燕语呢喃忆黄自

2020-11-25 02:16:54

沈洋《长恨歌:黄自声乐作品专场》(2017上海夏季音乐节)




燕语呢喃忆黄自

——记黄自与普通音乐教育

“君莫问,别来在何处?君莫问,画梁依附。君更莫虑旧时巢,受尽风风雨雨。我但愿共春同住;我但愿主人无故。我便从头筑起新巢,哪怕辛辛苦苦。”这是传唱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中学校园的一首独唱歌曲――《燕语》,曲作者黄自以简单的分节歌形式展开了清新质朴的旋律。今日再哼此曲禁不住热泪盈眶:黄自的一生如此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他作为一位专业音乐教育家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已足以使人赢叹,而他对于民众的音乐普及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关爱,更令人钦佩不己。 ——1、纪念黄自丨论黄自艺术歌曲的意境美;2、中国艺术歌曲一代宗师黄自的艺术歌曲《思乡》之探究


1904年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书香门第的黄自,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并正式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4年由清华毕业并获校资赴美留学。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其毕业之作《怀旧》令“中外之音,莫不欢为人间天上”。1929年,作为留美的“心理学”与“音乐学”双科学士,黄自回到祖国;翌年即受萧友梅先生之聘,任国立音专专任教员,兼教务主任。时值国立音专初建,他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音乐史、和声学、赋格学、配器法、自由作曲……黄自几乎教授了当时所有的理论课程。在国立音专八年,他以贯有的刻苦勤勉辛勤耕耘,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创作并发表了大量作品;其四大弟子――刘雪庵、陈田鹤、贺绿汀、江定仙的出现足以证明:黄自为我国初创的专业音乐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作为学院派的首领,黄自没有把自己局限在高等学府的象牙塔里,他把自己的爱,自己的音乐献给了充满希望的下一代,献给了热爱音乐的大众。 


一、独创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 

意韵深远,代代相传 

在黄自的创作领域中,声乐作品数量最多而且影响最大。在他50余件的声乐作品中,像《花非花》、《踏雪寻梅》、《玫瑰三愿》等歌曲,曾经涤荡了几代人的心灵,至今依然耳熟能详、传唱不衰。 

黄自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擅长音调与诗词语言的紧密结合,更能以神来之笔展现诗词的意境。《春思曲》、《峨眉山月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这些歌曲,黄自将娴熟的写作技巧融合到歌曲的创作中,诗、音、琴、韵浑然天成,成为其全部创作中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白居易的诗《花非花》,黄自巧妙地赋予其音乐之美,踩着唐诗吟诵的自然节奏,串联着淳朴的五声音阶,清淡的钢琴伴奏掩映其间,在悠长的气息中沁出梦一般的朦胧意境――诗与乐结合至此唯黄自做得到! 

在声乐创作上,黄自的执着和唯美是令人惊叹的。他的夫人汪颐年女士在其《忆黄自》中有这样的记载:“当他每次拿到一个歌词的时候,就非要先把歌词中的每一句、每一字的声韵搞清不可。但是他自己的北京话不好,时常咬不准音,而我由于从小在北京生长,在北京学习,北京话比较好,所以他拿到歌词后总要先让我念给他听,一遍没听清就念两遍,两遍不够三遍……直到他把歌词中的全部声韵弄清楚为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民众尚不知艺术歌曲为何物,黄自借鉴了这一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体裁,揉入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体验,独创了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由于扎根本土、情真意切,他的作品并无疏离之感;格调高雅而曲风秀美。黄自的艺术歌曲很好地保留了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意韵,可谓回味久远,代代相传。 


二、编写中学音乐教材。 

用心缜密,丝丝入扣    

1932至1935年间,黄自受商务印书馆的委托,和张玉珍、应尚能、韦翰章合编《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黄自用生命最后的六年时光,倾心编著了这套教材。 

教材分曲谱和文字两个部分。歌曲部分,黄自精心组织选编了包含古诗词歌曲、民歌、爱国歌曲等在内的69首作品,其中28首由他亲自作曲。朗朗上口的曲调,涵义隽永的情趣,黄自以生动活泼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生机盎然的画卷。《卡农歌》的创作独具匠心:“来唱个卡农歌,我唱你来和,虽则我先你后,各唱各的,调子只有一个;再翻个花样唱,这次你先起头我来跟,你一句我一句,像方才一样的精神。”黄自饶有兴趣地自谱词曲,竟将“卡农”这一繁琐的作曲理论寓意你追我赶的儿童游戏中了,其构思之巧妙真叫人叹为观止。 

文字部分,黄自担负了教材中和声与欣赏两大块内容。他以“听觉艺术”这一音乐的本性为切入点,为我们开启了音乐的大门。在讲解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以后,他从本土音乐开始,娓娓道述了中国音乐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教材从第三册开始系统介绍了西方的传统音乐(主要是古典和浪漫时期),在经典作品的聆听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主、复调音乐的特征和区别。至教材第六册,黄自将音乐升华,引发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思考。 

由黄自主持编写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曾连续再版印刷22次,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套教材的科学性。知识体系的科学化、民族化和系统化来自于黄自本人宽广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深思熟虑。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普通音乐教育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投身大众音乐文化事业。 

事必躬亲。无微不至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内外交困。很多人因看不到出路而迷茫不知所从,软性音乐肆意泛滥。“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黄自以满腔热情写下了《抗敌歌》、《赠前敌战士》、《九一八》等歌曲,成为鼓舞民众士气的战斗号角。1933年创作的《旗正飘飘》更是以排山倒海的革命气势成为“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合唱作品。(《抗敌歌》与《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抗日救亡合唱作品。)1935年,黄自创作儿童歌曲14首,其中民歌风格的《放牛》和《养蚕》表现了他对民间疾苦给予的深切同情。毫不夸张地说,黄自的每一部作品都寄予他对青少年一代丝丝入扣的关怀,每一个作品都是他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吸纳和发扬。 

1933年3月31日及4月2日杭州举行了两场“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黄自作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还亲自充当了“报幕员”的角色。《上海中华日报》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对黄自此举更是大为称道:“……每曲均有黄自先生加以说明,使听众明了各曲之作者及其结构,此举诚为中国音乐史中之一大贡献。”作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学院教授,黄自不摆架子,倾心普及音乐教育的做法十分令人敬仰。 

黄自对大众音乐文化事业的重视无微不至。1934年10月,上海特别市教育局邀请国立音专师生主持音乐教育广播,黄自认真担负起《音乐专刊》的编辑工作和播音节目的组织工作。1935年4月,他还为汉口广播电台撰写了系列音乐欣赏知识的广播稿。而他在《音乐杂志》上刊登的一些文章更给广大音乐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勃拉姆斯》、《乐评丛话》、《调性的表情》、《介绍给一般听众的5张唱片》……1935年他为电通公司故事片《都市风光》创作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第二年又为联华公司创作影片主题歌《天伦歌》,均获好评;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写作电影片头音乐的作曲家。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终使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悄然早逝。回顾他三十四年的短暂人生,正如其《燕语》所云:“……我但愿主人无故。我便从头筑起新巢,哪怕辛辛苦苦。”这位自言“尚不可死”的音乐家,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以学贯中西的博大胸怀,凭着对人民大众的拳拳之心,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风霜雪雨中,以音乐启迪国人的智慧,为整个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

*本文原载《北方音乐》;【音乐编译小组公众号】1、八十岁时论阿劳丨论阿劳的演奏艺术;2、八十五岁论阿劳丨他的演奏何以伟大?3、钢琴家特里福诺夫专访丨“我在游泳池里练琴”;4、十五问王羽佳丨“演出”对你意味着什么?5、王羽佳访谈丨“穿长裙?待我四十岁!”6、王羽佳专访丨她赢得了没有参加的“比赛”!7、采访阿格里奇丨“音乐必须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尔曼追忆海菲兹丨“这么多小提琴家都试图模仿他,但他们的演奏却成了活生生的讽刺。”;9、肖邦大赛访傅聪丨“这个比赛没有完美的玛祖卡。” 10、韩国钢琴家赵成珍访谈丨“如果我遇见肖邦……”;11、憨豆先生采访郎朗丨谈肖邦以及古典音乐普及;12、古稀之年克莱默访谈丨谈《克莱默版贝多芬协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奥伊斯特拉赫经常鼓励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丨“当代怪杰”吉顿·克莱默访谈;14、“指挥家”李云迪访谈丨“音乐源自内心,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一遍遍地弹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机械化的原因。” 15、郎朗弟子马克西姆·朗多访谈丨“郎朗对所有事物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当我们在一起演奏时,可以感受到创造出的音乐竟然如此欢乐!” 16、肖邦“迷妹”阿格里奇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丨“我多么渴望去亲眼看到肖邦怎样弹琴!”;17、纽爱新总监梵志登访谈丨“我并不想被公众看作对某位作曲家有特殊癖好,演的最多或最为喜欢。” 18、埃格纳钢琴三重奏访谈丨你有父亲、母亲和孩子,等我们长大了,孩子就会成为父亲和母亲,这就是室内乐想要阐明的观点!19、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访谈丨“没有技巧就没有表达的自由;但只关注技术,很快会变得无聊或疲劳,并失去练习专注度。” 20、郎朗访谈丨“有时候父亲把我逼得太紧了,可他是爱我的!” 21、哈农库特访谈丨“我所探寻的始终是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22、面对批评,郎朗很委屈丨“我想让古典音乐表现得酷炫一点,这有什么不好么?”;23、“准备好了”丨回忆海菲兹小提琴大师班;24、美酒,女人和钢琴丨钢琴家鲁宾斯坦的三原色;25、纪念李帕蒂丨他坚称乐谱是“我们的”,但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解读更重要!26、周善祥访谈丨不想当钢琴家的作曲家不是好数学家【古典音乐译文公众号】1、作曲家拉威尔1928年演讲丨“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鉴定的”;2、你怎么看音乐家找工作越来越难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上篇);3、他曾声明永远不在器乐演奏比赛中担任评委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下篇);4、布伦德尔谈莫扎特丨到底什么让他的音乐如此奇妙? 5、被遗忘的克莱门第丨他的键盘音乐文献如何影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时期?6、弓在弦上,揉转成美丨与梅纽因对谈小提琴艺术;7、MTT谈马勒丨“他的音乐已经进入了我的心灵,永不磨灭。” 8、盛原采访米科夫斯基丨“我对钢琴大师班没有太大的信任”;9、富特文格勒丨如何理解贝多芬交响曲;10、从钢琴生产数量看,中国有多少万琴童?11、肖邦大赛后的齐默尔曼丨他不想只做肖邦专家;11、科尔曼丨面对贝多芬,便好似在和我们的灵魂对话;贝多芬的伟大,就在于他的平凡;12、富特文格勒丨巴赫为何重要?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