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平用音乐讲述的故事 (第075期)《一个忠魂的声音》王玉健演唱

2020-10-29 22:51:59

作词:谢诒范

作曲:吴小平

演唱:王玉健



吴小平曲作者。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协、剧协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原江苏省文化厅艺术总监。曾获第十届文华音乐创作奖、第十七届群星奖、第七届音乐金钟奖、中国第十届电视剧单项音乐奖,多次获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设计奖。代表作有:歌曲《梅兰芳》、《青衣》、《俏花旦》、《问江南》、《美丽的中国梦》、管弦乐曲《垓下随想》,舞剧《格桑花与茉莉花》、《王羲之》,京剧《西施归越》、《飘逸的红纱巾》、《青衣》,越剧《陆游与唐婉》、《春琴传》、《李清照》、《柳毅传书》、《丁香》、苏剧《红豆祭》、锡剧《江南雨》,晋剧《红高粱》,话剧《韩信》、《此心光明》,木偶剧《嫦娥奔月》,歌剧《青春之歌》等。


 谢诒范,词作者。

我与谢诒范先生中断联系三十多年了,祈愿通过这期公众号能重续前缘。


王玉健,演唱者。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现任江苏省声乐家学会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音乐学院副院长,199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同年留校任教,后分别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先后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教授,俞子正教授,马洪海教授,周小燕教授。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多次参演各种电视晚会、音乐会,应邀在日本,新加坡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名学生在国内,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奖项。



为忠魂而泣

歌曲《一个忠魂的声音》创作过程

吴小平


1980年的930日,我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的资料室看到了一份上海师范学院的一本油印的诗歌集。其中有一首反映对越的诗歌《一个忠魂的声音》。

这场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的2月至3月期间。那段时间,我们每天聚在大阶梯教室听系领导向我们传达战况,深深被战场激烈的程度所震撼,也被伤亡官兵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当时以对越为题材的报道文学作品已经出现,可音乐作品并不多,于是我便萌生了为烈士们写首歌的愿望並一直在寻找歌词。那天偶然见到的这首歌词一下子便打动了我。

记得那天晚上我激动地睡不着,一夜都在构思旋律。第二天是国庆节,我一清早便起床。琴房还没开门,我就在操场上边散步边继续构思。那个早晨,天有点阴,不时还会飘阵小雨,空旷的操场上就我一人。我仿佛置身于那遍地山花的墓场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站在她心上人们墓前哀痛地倾诉着。一种悲壮情绪油然升起,旋律也汩汩地从心里流出。

琴房开门了。我赶紧在钢琴上边弹边唱把曲谱完成。同学们都围上来静静地听我唱并给予好评,学管弦的同学也催我赶紧写总谱,他们想尽快排练。于是我一鼓作气又把小乐队总谱写完。我用独奏小提琴象征那位痛失心上人的姑娘,用圆号吹出的固定音型表现我们对英雄的沉痛哀悼。在庄严肃穆的乐队背景烘托下,代表“忠魂”的男高音动情地唱起:妹妹,你不要在墓前徘徊。妹妹,你不要在墓前流泪……后来在排练时,当男高音在歌曲高潮里唱到“妹妹啊妹妹,我们都是为了祖国,我们时时都在相会”时,全场都感动不已。排练结束时,乐队同学都拍起了手,我更是泪流满面。

当时这首歌在校内外音乐会上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还收到了一封充满真情的信。现在欣慰的是,当时我也为赞颂英雄做了一些事情,同时我也感恩当年老师的肯定,同学的支持和江苏电台的录音。那个年代的激情和纯真真是难忘啊!


一封尘封37年的信


刘新庚同志:您好,收到此信,您一定很奇怪吧,是的,您对我是陌生的。从不相识的。而我对您是晓知一二的。记得几年前,在江浦电影院的舞台上,您的《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歌声就曾博得过全场的掌声。当时,我也在宣传队里,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在演出前,您一个人在后台练歌的情景。后来,听说您考取了艺术学院,啊,真替您高兴,因为我们都是“同是天涯沦落人”,记得有次在回家的路上,在11路公共汽车里,我还看到过您。不过您不认识我罢了。

今天中午,我正在洗衣服,突然听到收音机里传来您的歌声:“妹妹,你不要在墓前徘徊,妹妹,您不要在墓前流泪……爱情永远在心中深埋,我们可以在梦中相会……”啊,听到这里,我心中顿时波澜起伏,眼泪似断线的珠子,我哭了,在听歌的时候哭,这在我是极少的现象,这首歌的歌好,曲美,唱的更好,更主要的是您的歌声牵动我心灵深处痛苦的弦。我仿佛觉得这就是他------我亲爱的朋友在呼唤,但战争夺去了他的生命,这是我终身遗憾和痛苦的事。今天的来信,恳切的希望您能否把这首歌的词曲寄给我,因为我太喜欢这支歌了。刘新庚同志,可以吗?深表诚挚的谢意。

致礼!

祝您愉快!

一个不相识的人,芳君

81.5.23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