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音乐之父 J.S.巴赫

2021-03-29 00:52:21

“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ㄧ贝多芬


       曾经有一位虔诚的路德教徒,贫瘠一生都在用严谨的思维和手中的笔歌颂上帝,谱写对和平与未来美好的向往。他就是巴洛克晚期的音乐大师,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ㄧJ.S.巴赫。


  

       1685年3月巴赫出生于德国埃森纳赫,十岁时父母双亡,背井离乡来到奥尔德鲁夫的大哥家居住。这位大哥教会了巴赫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可是却不允许小巴赫翻看他的音乐资料。小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在抄写的同时学习、研究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和风格,这样的学习方法使他受益匪浅。十五岁时就远行到吕内堡求学,在这里巴赫广泛汲取了前人留下的丰富营养,亲自拜访了附近的一些音乐名师,掌握了精湛的作曲技巧。最初于1703年和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的教堂中人管风琴师,创作以宗教音乐为主。随著演奏技巧和作曲技艺的日趋成熟,巴赫名声也随之鹊起,从1708年到1723年的十五年间,脱去了教堂乐师的黑色长袍,穿上华丽的制服,成为宫廷乐师。

       而18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处于一种封建贵族割据的分裂状态, 352 个各自独立的小国。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豪华,一般都设有歌剧团和宫适乐队。民间艺术家们为求生存,大都沦为宫廷或教会的乐工、奴仆。当然巴赫也不例外,也正因为如此,使巴赫成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创作了除歌剧外的几乎所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许多作品成为同类的典范。巴赫笃信宗教,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并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在旋律上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在音乐形式上将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


       他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被认为是巴赫音乐艺术的巅峰之作。他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

 


       他的复调音乐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欧洲复调音乐艺术的最后总结和概括,他将赋格曲中复杂的多声部进行高度逻辑性的成熟处理,并将富有个性的短小主题、和声与转调的运用都预示了新时代的主调音乐,令后世家叹服。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力的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道路。

       另外,巴赫使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顶峰,《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巴赫在世时,作品不为人们所理解,他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是伟大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他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震动。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他笃信宗教,创作多用宗教素材和音响作为构思核心,但又具有世俗的情感和革新的精神,使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多用复调手法进行创作,但各声部又以主调音乐和大小调为主,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他的作品十分丰富,除歌剧外各种形式无不涉猎,因而被尊为近代“音乐之父”。

 

       今天,走遍世界各地,到处都能听到巴赫的音乐。我想在欣赏巴赫音乐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学习,去学习他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作曲手法,去领悟每首音乐背后那颗虔诚的心,去描绘那美好未来的音符。




文字:欧映虹

责任编辑:胡莹

执行编辑:陈晓仪




敬请关注
服务音乐学院广大学子
本号致力于提供资讯联系师生
感谢您关注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道同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微信号:zqxyyy2015
投稿邮箱:zqxyyyxy@yeah.net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