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平用音乐讲述的故事 (第086期)《春雨江南》王信谊演唱

2021-08-19 20:50:56

创作中的“一字师”。             

当年,时任省广播电台编辑的赵文军先生决定将我创作的《春雨江南》用于“每周一歌”。他反复对着乐谱吟唱后,建议我将其中“哎”这句旋律由原来的“2”落音改为“3”音。因为过多“2”的落音,尽管通顺流畅,但会产生缺少动力与变化。果不其然,落到“3”音上后,有画龙点睛之妙。这个创作经历让我牢记一生。

——吴小平


作词:曹绍德

作曲:吴小平

演唱:王信谊








吴小平,曲作者。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协、剧协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原江苏省文化厅艺术总监。曾获第十届文华音乐创作奖、第十七届群星奖、第七届音乐金钟奖、中国第十届电视剧单项音乐奖,多次获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设计奖。代表作有:歌曲《梅兰芳》、《青衣》、《俏花旦》、《问江南》、《美丽的中国梦》、管弦乐曲《垓下随想》,舞剧《格桑花与茉莉花》、《王羲之》,京剧《西施归越》、《飘逸的红纱巾》、《青衣》,越剧《陆游与唐婉》、《春琴传》、《李清照》、《柳毅传书》、《丁香》、苏剧《红豆祭》、锡剧《江南雨》,晋剧《红高粱》,话剧《韩信》、《此心光明》,木偶剧《嫦娥奔月》,歌剧《青春之歌》等。


曹绍德,词作者。中国音协、江苏音协会员。词家、乐评、国家一级演奏员。曾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南京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南京民族乐团理论研究室主任。

曾在人民音乐、、中国青年报、歌曲、词刊、音乐周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江苏音乐、剧影月报、上海歌声、山东音乐、广州音乐、祁连山音乐、浙江音乐、安徽音乐、贵州歌曲和海外北市国乐、绕梁等杂志刊物上发表歌词、评论、论文千余首(篇),其中有论文被中央音乐学院和美国智库收藏。一些歌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电视台播放。代表作迎春花、春雨江南、啊,江南、雨花台花如海、啊,长江、金陵桃叶渡、郊游Part等,其中郊游Part选入全国少年合唱考级曲目。作品多次获省、市评奖,获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多次担任大型文艺晚会和音乐会的撰稿,获得好评。


王信谊,抒情女高音歌唱家。1981年,王信谊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声乐系。毕业后留校,成为南京艺术学院实验乐团的女高音之一。1986年,王信谊被美国弗吉利亚大学录取成为声乐表演系的研究生。在她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过程中,她召开了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主演斯特劳斯的大型歌剧“夜莺”。毕业后,王信谊在美国从事了近20年的声乐教育。


创作阐述

《春雨江南》创作阐述

曹邵德

 

三月里,江南无边春色似乎是细细柔柔、飘飘渺渺的春雨润出来的,北方的三、四月就没有这般柔美、生动。春风捎来春消息,切切暖意亦如柔情;春雨宛似春姑娘的曼曼纱裙,无意轻抚脸颊确让人心动。春风和春雨是一对好姐妹,在你面前婷婷玉立,善解人意。

春雨滋润了田野和园林,也浸润了经过寒冬人们干涸的心床。秦淮河畔,太湖之滨,几天未见,忽地满眼的绿,新草和杨柳扑面而来,不由你不张臂拥抱。桃花、杏花半含羞涩半是春情,笑意欲滴。放眼望去,青黛缠绵,流水缱绻,无不是春雨的杰作。如宋代范成大的描摹,“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人们的心也在雨丝中被大自然染成了绿色。

江南人偏爱江南春雨,这是我的感受,我想,朋友们也是这般的江南情怀吧。


听不够的《春雨江南》

文/文军


《春雨江南》这首歌,多年前被选做江苏电台《每周一歌》时,解说词是我写的,今天还能想起几句来:“人勤春早。勤劳的江南人攥住了分分秒秒,撒开了春色无涯。”岁月流转,感觉不变!今天听,依然是山清水秀似地歌唱;依然是绿了春雨、红了桃花、醒了江南似地欢畅。

演唱这首歌的是我的同学王信谊。自她1986年出国后,我就没见过她了。多年不见,猛然听到她的唱,心里头真是止不住地滚滚热泪。印象中的她,好像嗓音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学习很刻苦,钢琴也弹得好。小平怎么会请她来唱这首歌呢?开个玩笑,当年该不会是看上她长得特别漂亮吧?可是今天我听她的唱,怎么会觉得她嗓子很好啊,甚至觉得无论在哪方面都不逊色于当下的歌唱家。是因为这种自然朴素的唱法也久违了吗?小平当年真是请对了人,这歌啊,好像就只该由信谊唱一样。

新鲜的不光是唱法还有旋律。《春雨江南》的旋律,即使放到今天也不过时。小平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忍不住要替小平炫一下这首歌的作曲技法。我尽量写通俗些。

小平的这首歌写法极其简单。全曲商调性。开始的乐句小平一定是反复推敲过的。既然满意认可了,为什么不能像见到美人会多看几眼一样多来几遍呢?于是小平开始重复,重复了一句还不过瘾,再来半句。

这半句也是过渡。情绪从放歌转入到陈述。陈述先在羽调上开始,重复了两个乐节后回到商调。小有变化后,再继续重复。

终于呼之欲出了。“哎”在明亮的宫调上扶摇翻飞。感叹到“春雨洒江南”时,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情绪也“直上九万里”。到了“江南春来早”时,旋律稍有变化地又回到开头乐句,作曲上叫做“合尾”。最后全曲回到商调上。

如此简单,非但不感到呆板厌倦,相反由于不断地重复加深印象,旋律倒觉得越来越好听。“没有平川,哪显高山”?只有故意地让一些乐句不太好听,才能让整首歌曲显得好听。

“大道至简”!与交响曲写作需“衍化至繁”不同,音乐最小的体裁一一歌曲,尤其是抒情歌曲,若非必要一定要往简单了写!什么叫水平?敢于重复善于重复,敢于简单善于简单,这才叫有水平!所以我要说《春雨江南》是小平音乐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春雨,滋润了土地,也滋润了太多人的情怀。每当春雨来临,《春雨江南》的旋律都会在我心里流淌。几十年了,年年如此啊!


赵文军,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组原组长,著名资深编辑记者。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