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20:49:13
有多久没有听到马芳老师的声音了?
在等待[听说]第二季的时候
每周我们还可以在他的电台节目
“音乐543”
遇见他
前一周他制作了崔健《光冻》特辑
“天雷勾地火”
今晚通过他的节目
让我们再来认识认识
那个
一身臭骨头和坏脾气
总是“不合时宜”
の
老崔
欢迎回到fm98.1 98新闻台,音乐543节目,我是马世芳。今天我们的节目专题,献给崔健,这位中文世界最伟大的摇滚歌手,我很想说没有之一……
▽
(文末可完整收听节目)
2015年底,崔健出版新专辑《光冻》,距他上张专辑《给你一点颜色》整整十年。令我意外的是:专辑问世迄今,并没有太多讨论。中国网友的反应大致不咸不淡,评价很一般。难道在80后、90后世代的耳中,崔健已经是个可有可无的名字了?
我听了《光冻》许多遍,非常确定:这是一张殿堂级的经典。无论词、曲、编、录、奏,都是傲视中文世界的神品。同时代在中国玩摇滚的,至少以我听到的范围,仍然无人能及。
只有老崔,能把中文摇滚做到这样挥洒自如、澎湃饱满。大匠不工,却有玄铁重剑的深沉内力。只有老崔,能把歌词写到这样的境界,融国族大我于小我情爱的寓言,感官厮磨,酣畅淋漓。
只有老崔,能自在出入于摇滚、民乐、爵士、民谣之间,一会儿是雷鬼的反拍,一会儿是蓝调的老火味儿,老崔的乐手几乎没有什么炫技式的独奏,相互交融成有机的整体:套句他的歌词,那音乐就像一张“动动荡荡的大大的床”,歌儿在上面伸展翻滚。
这张专辑,让我想到老早被抛却的一个名词:“大时代”。老崔横空出世的八十年代、乃至于影响力延续下来的九十年代,青年人多半带着“大时代”的自觉,却也要从集体主义的思维走出来,踏上个人主义的道路。他的“一无所有”、“一块红布”、“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红旗下的蛋”,都在处理集体主义时代渐渐融冰的压抑感、空虚感,同时总算能唱出“我们不再是棋子儿,走着别人画的印儿”,那是解脱,也是自许。
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经济狂飙、,老崔的愤怒和纠结也愈发显得不合时宜。他渐渐脱离旋律、拥抱节奏,大量使用嘻哈说唱的元素,在普通听众耳里,老崔已经离他们很远很远了。在大多数玩儿摇滚的同行与后进看来,老崔踏上的那条人烟稀少的路,也未必有多么酷的吸引力。
到了《光冻》,“大时代”意识仍然无所不在(这主题贯串专辑每一首歌),然而音乐出现了大幅度的转折:老崔不再玩说唱(或者该说,说唱的技巧已经化进他的吟唱了),回归旋律,一出手就是动辄六七分钟以上的长篇,却因为这几位合作多年的乐手神人(夏佳、贝贝、刘玥、艾迪、刘元),丝毫不显臃肿。
早期的崔健和乐队
大神Howie B操刀混音,创造了剔透细腻生动无匹的音场,歌乐的动机大抵仍来自鼓和贝斯的节奏组和大块大段的和弦,让出空间,装进遍地开花的吉他、管子、还有(十分令人惊喜的,福音/ 灵魂式的)女声合唱队,这些歌出落得大气、丰满而不招摇。谭维维、央吉玛这两位客座主唱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老崔出道三十年,这是从未在他作品出现过的声音。
还有,在《光冻》,老崔的演唱方式也有了新鲜的力量──他的嗓子浓黑浊重,连念带吼,唱词紧咬着旋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在几个地方,我什至听到三十年前“西北风”的回声。老崔的歌唱不再像曾经的实验“把人声当节奏乐器”连串爆喷而出,这次你竟多半听得懂老崔在唱什么了。我以为,这是他处理“词曲咬合”这一题的大突破。
五十四岁的老崔,在2015年底交出了一张极酷、极厉害的经典专辑,论摇滚器乐的技术含量,论歌词语言的出彩,论歌乐与时代的对话和颉抗,这张专辑在在树立了中国摇滚的高标。
“革命还在继续,老头儿更有力量”,老崔毕竟不老。敬礼!
马世芳:崔健的《光冻》让我们等了十年,我认为是值得的
1
崔健在“中国星”现场演唱
《光冻》
老崔上中国星,我本来听说老崔去参加选秀节目、去当导师,我就为他捏一把冷汗。我觉得要不就是他晚节不保,要不就是他跟这个事儿格格不入,搞得很尴尬,有点像之前罗大佑参加这样的节目。
当然他引介了一些大部分听众不太熟悉的,不管是摇滚老炮,还是一些新世代的摇滚乐队,让他们登台演出,效果还蛮好的,这让我刮目相看。
崔健的现场功力,是憋着一股子劲儿,仍然是很强大的。
崔健的音乐这些年一直是以节奏出发,回到节奏的根源。从节奏的律动出发,歌的力量才能踏实。这张专辑就是完全实践这样的精神,但同时他也没有牺牲掉旋律的线条。
崔健的歌词,任然是掷地有声的,我总觉得崔健是当代中文世界玩摇滚的人中,歌词写的最好的。他能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写出极有力量的意象。
光冻这首歌,其实是寓言式的意象,你听他唱什么是光,什么是冰,什么是太阳……
“ 光太沉重
身体太软
我的呼吸短浅
……
闭上了眼
月光穿过了冰
扭曲在我的身上
光的外面 是僵硬的壳
睁开了眼 睁开双眼
…… ”
这让我想到老崔在《红旗下的蛋》当中唱到:虽然身体还软 虽然只会叫喊。而《光冻》这首歌里的这种压抑和挣扎,这种冰和热,光和暗之间的对照,以及在冰里面无法挣脱的苦闷,又让我想到《快让我在这雪地撒点野》。
这是崔健一直以来歌里面不停重复的主题,而这首歌里的意象也可以一直回溯到《一无所有》。
2
崔健《死不回头》MV
这个版本是杜可风掌镜的MV版,和CD正式版很不一样。它是两把木吉他,有独特的律动,所有的配乐都比较低调,也比较压抑。
死不回头这首歌,又让我再次感受到崔健还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一身的臭骨头和坏脾气;跟这个时代总是不太过得去,横眉竖眼,叉着腰,站在你面前。就是一个老愤青。
崔健今年已经55岁了,但是我觉得他那股子爆炸性的能量一点也不输给18岁的小伙子。
“我站在浪尖风口
南墙碰了我的头
我挺着身体背着手
风你可以斩我的首
……
姑娘你跟在我身后
恐惧变忧愁
你是否还要跟我走
如果我死不回头”
……“”
这里提到“墙”的意象, the great wall。同时又提到了“姑娘”,在80年代,崔健的歌是用一种个人主义的态度去对抗那个无所不在的集体主义的大叙事,但是在这个个人主义的叙事中又包含整个“大时代”沉甸甸的重量。这个就是崔健的歌最迷人的地方。
当他把这个私我的、小我的东西和大我的、沉重的东西搅和在一块的时候,那种穿透力是特别强的。
“ 谁让我撞上了墙口
闻到了腐朽的臭
墙外到底是什么
等我把南墙撞透 ”
3
崔健《外面的妞》MV
这首歌也是老崔已经写好蛮长的时间,而且早前一些年。崔健就已经在演唱会现场、在舞台上发表过, 当时的名字还是英文名outside girls。
我很早之前在现场听过,我那时候的第一感觉:诶,真是不太好听,怎么这么别扭,这首歌。
当我这一次终于听到专辑里的正式版,我实在是再一次佩服得不得了,这首歌整个节奏找到了那种非常沉坠,但是又充满力量的律动感。
崔健自己曾在专访中说,《光冻》这张专辑他最喜欢的就是这首《外面的妞》。
“它的节奏有一种律动,藏着,带你去认识自己身体的感觉。在其他人的音乐中我没有太多听到过这种律动,他很苦,但是又很有力量。一般的律动都是为舞曲准备的,但是给这么伤感的一首歌这么强的律动,速度又那么慢,这种尝试是我自己能够反复听下去的主要原因。
我喜欢这首歌的冒险性,它跟你身体里面的某种节奏会产生共振,在恰好的位置上。关于歌词,我觉得这是一首关于能量的歌,特别是关于男性性幻想的能量。”
崔健形容这歌词的想法
“用一个比喻,很多人打过飞机,但有没有人敢去想过打飞碟……”
“外面的妞
你的身旁是北斗
我躺在床上起
我要射中你的星球
…… ”
这首歌特别抢眼的是艾迪的划弦吉他跟古琴的应和,划弦吉他和古琴的这种狂飙也是早在二十几年前崔健就在《解决》这张专辑中实验过了。当然到了现在的这首《外面的妞》中,已经是另一番风景了。
艾迪的吉他弹奏让我想到武侠小说里的玄铁重剑,那种大匠不工、宁拙毋巧,但是一出手,每一个音都发挥他最大的力量。还有夏佳三重奏给崔健音乐铺下的底,铸造的那种梁柱、“龙骨”。还有崔健的老朋友刘元的“管子”
中国的民乐和西方的摇滚乐怎么玩到一起?将近三十年来,崔健和他的老朋友们已经不再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了……
▽
《光冻》
完整收听
崔健:你要用身体去听,而不光是用耳朵去感受它。
|彩蛋|
马芳老师在脸书上推荐的
关于《光冻》的一篇乐评
十分“硬”的技术贴
大家学习
长安二维码获取
节目回顾
进入看理想公号,在底部菜单栏或回复节目名称可以回顾三档节目已上线的视频
看理想
微信:看理想(ikanlixiang) | 微博:看理想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
完整收听
音乐543:崔健《光冻》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