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02:13:21
提示:点击上方"第一经纪人"↑免费订阅本刊
近日,阔别了十年的《快乐男声》重回人们的视线。这届重启的《快男》和去年《超女》一样将告别卫视平台,以网络综艺的形式转战视频平台。直播、线上互动等互联网元素的加入,也预示着音乐选秀节目已经进入了3.0时代。
从“短信投票”时期《超级女声》引领的1.0时代到互联网思维的运营模式下《中国好声音》引领的2.0时代,选秀节目都在积极尝试塑造更符合年轻人审美取向的节目类型。时代在更迭,虽说旧的事物必将成为历史,但音乐选秀节目的确为如今的娱乐圈输送了不少人才。
2017《快乐男声》代言人黄子韬
实际上,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红遍亚洲的香港殿堂级歌手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陈奕迅,还是2000年初台湾的周杰伦、蔡依林、萧亚轩、SHE等偶像明星皆出自于选秀节目。那些年港台的选秀造星能力总是优于大陆,大陆虽然也有实力歌手,但无论从影响力还是人气上都不及港台歌手。
2004年《超级女声》率先在内地掀起了选秀热潮,并成功打造出了内地首个偶像明星“张含韵”,开启了内地市场首波“偶像”先风。
2005年《超级女声》掀起全民造星狂潮之后,《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等选秀节目纷至沓来,并为内地市场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歌手。李宇春、井柏然、张靓颖、李易峰、张杰等等如今已成为娱乐圈的“一线偶像”,有些甚至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舞台。
《加油好男儿》海报
湖南卫视等选秀平台的成功引发了更多选秀节目的诞生,电视媒体俨然成为一个“造星工厂”。它们有目的性地打造人气明星,但“快餐式”的消耗方式使很多歌手还未尝走红滋味就已经“被过气”。
如今,盛况难复的音乐行业把希望寄托于3.0时代。然而,根源上的“腐朽”,华语乐坛仍然难以造就“下一站偶像”。
“快餐式”消费导致艺人体系不够完善
与中国选秀歌手不同,在韩国,歌手们通过选秀只是第一关,并没有立即出道的机会,还要进入第二轮的练习生关卡。这关的淘汰率高达百分之五十,每个新人都要定时接受镜头测试,以此判断其出道前是否需要整容。公司给新人配备的御用导师有:现代舞老师、皮肤护理师、模特体态老师、声乐老师、表演老师、词曲作者各一名、MV导演、形象设计师、服装师等。他们的工作非常细化,表演老师甚至负责新人的表情训练,这也使得艺人在出道后可以全方位的360度无死角。最后仅一半的练习生有机会以个人或组合的形式正式出道。
而国内的许多选秀节目中,选手比赛还没结束就已经开始签约公司,甚至很多歌手在综合素质和才艺技能都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就被匆忙推出来。就现实情况而言,国内音乐行业还未达到成熟的高度,也缺乏完善的艺人成长体系,很多经纪公司把艺人当作一个快速赚钱的消费品,一夜成名后,迅速完成走红、变现的专业流程。以至于所选出来的歌手还没有进入到音乐产业链中就被消费完,歌手本身也很难避免投机、浮躁之风,这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艺人注定不能长久。
互联网冲击,音乐市场机制亟待重建
随着互联网媒体平台的开放,音乐网站大量涌现,然而国内对于音乐版权保护的并不完善,人们可以通过网站随意下载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唱片工业时代打造出来的人才对接机制已经断掉,新的音乐新人培育机制尚未成熟,成名歌手在这个时代都无法依赖唱片生存,更不用说选秀歌手。
也就是说,在互联网冲击下,唱片工业时代音乐产业盈利模式断裂,进而导致产业造血功能丧失,人才培养机制也随机断掉。
歌手被“标签化”, 歌曲不被主流所接受
除了选秀节目其实国内许多视频网站、音乐平台都在发现和扶植独立音乐人,但这种版权下发的独家平台不断在变换,往往导致新人培育机制断裂。这实际上也和音乐环境有很大关系。在欧美,流行音乐机制已经很成熟,使得音乐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更多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新人渠道来使用。
美国早在2005年左右时,许多原创自制视频在Youtube涌现,诞生了许多视频红人。有很多非常有才华的音乐从业者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了大量人气,我们所熟知的JustinBieber以及《速度与激情7》主题曲《See You Again》的演唱歌手Charlie Puth等等都是出自于这个平台。很多年过去,他们随着Youtube的成长也一直维持着高人气,他们善于利用Youtube等新媒体渠道打造自身品牌,并将之作为跳板让自己进入音乐行业,并蜕变成专业的音乐人。
在音乐的体量以及产业方面,虽然中国完全不能和欧美等国相比,但在网络平台上,中国是远胜于国外的。国外独立音乐人仅仅可以通过有限的平台,如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走红。但在国内,通过网络成名的途径实在是太多了,然而就是这些太过于平民化的平台,让这些通过网络走红的人似乎永远被贴上“网络歌手”的标签,有些歌曲甚至被诟病成low,这也让很多主流音乐并不接受他们成功的原因。
新娱乐时代到来,偶像明星不再“高不可攀”
在互联网和电子通讯没有那么盛行的年代,人们主要的观看方式大多还是源自于电视。粉丝和明星之间鲜少有互动的机会,只能通过特定的电视节目和粉丝见面会看到自己的偶像。无形之间,偶像明星都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这样的状态下,粉丝的粘性和忠诚度都很强,明星的周边产品更是被争相购买。
现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娱乐市场热度高涨,整个社会在新媒体的带动下变得扁平化了,每一个人动动手指都能瞬间看遍世界。明星依托于新媒体推广和网络社交平台跟粉丝随时能交流,培育粉丝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偶像明星也已慢慢走下神坛,不再“高不可攀”。
当下是“玩转明星”的时代,选秀节目的火爆和网络平台的开放导致“偶像”过度的积累,让市场很难全部消化掉的。难以忽视的事实是,国内歌手又容易被贴上“高雅”“低俗”等标签,这对话语权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的国内音乐产业而言,出身底层的网络歌手很难真正进入核心的音乐圈、传媒圈,他们的人和作品也就很难得到主流的认可。原创基因被无情斩杀,无疑是对中国音乐的最大的伤害。
文章来源:第一制片人
第一经纪人致力于发现有潜力的新生代演员,为影视公司、剧组输送优秀人才;
商务合作 、投稿联系电话:1770133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