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21:58:47
70年代哈尔滨各个大院里的孩子们,还残留着类似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一样的气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王在的居民楼里号令一方,父亲用京剧的熏陶没有让他爱上生旦净丑,反而却练上了刀枪剑戟,同一院子里的付笛生、孙悦还有其他孩子们都会被家长教育:“千万别跟大亮玩,那孩子虎了吧叽的。”直到他上学后开始努力学习,当班长、当学生会主席,保送清华,直到进入广电当上网络工程师,他的人生轨迹似乎与音乐毫无关系,时隔今日,他却是华语乐坛民谣音乐的领军唱作人,那个乳名叫做大亮的孩子便是李健。
80年代,一个彷徨而又充斥荷尔蒙的时期,一种来自海峡对岸的声音在邓丽君、罗大佑的歌曲中震撼着刚刚萌芽的青年文化,在当时仍然处于主流地位的革命歌曲和民俗音乐中独树一帜,那时它被称作靡靡之音,后来我们叫它流行音乐。同样在那时,刚读初中的李健偶然间看到了一部名叫《路边吉他队》的电影,因为一部电影,让青春期的他爱上了吉他,之后他的母亲用自己两个多月的工资给他买了一把当时最好的红棉吉他,又在当时并不宽裕的经济条件下报了一个每月40块钱的吉他课,李健在儿时学习京剧之后又一次将自己的命运和音乐联系了起来,而这一次,就再也没有分开。
李健后来说:“我觉得吉他是一个真正的音乐启蒙者,内地、港台的歌手,包括我在内,百分之八十是在吉他的引领下打开音乐之门的。因为吉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乐器,它能从最简单的简谱,到五线谱,到和声学,甚至到最难的巴赫的复调音乐,一步一步引领你。”1993年,李健参加了清华专门为高考文艺特长生组织的冬令营,他在学了四个月民歌后,以一首《说句心里话》获得全国第一名,获得50分加分,并成功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此时在一定意义上才算是李健音乐生涯的起步,在大学,他真正将自己的才华和天赋肆意绽放。
中学时候,李健便是个很用功的人。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每天都是在中午午休的时候弹琴,假期时,每天会弹4到6个小时,再无其他业余活动,到了清华后,李健更是将这份对于音乐的热情发挥极致,用一手漂亮的古典吉他在校园的九支乐队中担任伴奏,之后他为了能够完全梳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在大二加入了清华合唱团并辅修了音乐课程,其实这一段大学时光的学习为他之后的音乐创作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李健认识了比自己年长四级的卢庚戌,他们用一首《梦中草原》摘得北京市高校歌曲比赛第一名,之后索性用这一歌曲的名字建立了第一支乐队。
但这段故事并非似听起来那般容易,合唱团的老师极力希望李健继续民歌的歌唱道路,而非做一名流行乐的校园歌手,但他自己清楚的明白自己热爱的是什么,是谭咏麟,是罗大佑,是Beatles,是浪漫自由的创作环境,是那时隔壁大礼堂里老狼哼唱的《同桌的你》,是时不时便能在校园角落里遇见的高晓松、郑钧和许巍,或许又仅仅只是最纯粹而又简单的几句吟唱,不过如此。后来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合唱团的老师也逐渐从反对改为默许再到支持。
李健当歌手后,也有人采访时问过他,清华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他说:“如果不来到这个学校,我可能不会做一个歌手。恰恰是这样一个理工科院校,当他的人文气息出现的时候,就会特别吸引人。”那时的清华有太多诸如诗社、古典音乐学会、吉他协会、国标舞协会等的人文类社团。1996年时,李健在清华北门的民房里住了一个夏天,偶然遇到了一些流浪诗人和画家,他们的说话方式、生活方式和作品,都给李健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气息,面对这些颇具风雅的迁客骚人,他逐渐有了做原创音乐的最初想法。
当他看过这些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和油画作品后,他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存在,而这也为他打开了另一番天地。曾经非常厌恶语文的他,从那时起突然发现,自己是喜欢语文的,只不过不是曾经中学课本里晦涩难懂的古文罢了。那时起,他重拾文学,读《梵高传》,读《麦田守望者》,一直读到博尔赫斯的作品,这也同样使他逐渐拥有了驾驭歌词的功底,后来他写过一首歌,也就是现在脍炙人口的《风吹麦浪》,其实便是对那一段时光的记录。
2007年时李健在上海机场偶遇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陈希老师,当时他对陈老师说:“很不好意思见您,因为我是个不务正业的学生,我没有当成工程师。”陈希说:“哪里话!清华不是罐头工厂,每个人都一样,都是工程师。学生的多样化,本是清华培养的一个目标。哪天拿来你的唱片让我听一听。”后来他将出道这么多年起起伏伏中创作出的作品汇成唱片送予学校,也算是对母校的一种回报,送之前,他在这个唱片上写下了一句话:“清华是永远的家园”。
1998年,李健从清华毕业后进入了,端上了国企的铁饭碗,成为了一名网络工程师,一个基本与音乐绝缘的职业。此时当他褪下天之骄子、校园歌手等一系列标签后,他真正体会到了一种犹如新生儿般的阵痛感,那份来自于内在和外在的期许,更使得那份无助和脆弱感时刻冲击着他的心理防线,工资微薄,理想更是遥不可及,大学时的吉他歌手与音乐的缘分在越走越远,自己的体重却一路飘红,少年时的运动健将如今却连爬楼梯都已气喘吁吁,相信包括他自己,都在等待着一次转变,他知道他属于哪里。
千禧年的冬天,曾经的乐队师兄卢庚戌找到了李健,此时的卢庚戌已成为了签约歌手,并发表了个人专辑,这时卢庚戌开门见山,说到:“有一个机会可以搞音乐,别上班了,和我唱歌吧!”四个月后,由李健和卢庚戌组成的水木年华组合正式成立,当年便凭借专辑《一生有你》荣获了诸多年度最佳新人等荣誉。
放弃一个铁饭碗,去当歌手,在15年前的时代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举动,但这份勇敢其实也许是对未来的一无所知或是一种盲目的冲动,既然一无所有,就更不怕再一无所有。他曾写过一句话:“有时坚持就是一种无路可退”,这份坚持看似是一种无奈,其实在深处,仍是一份倔强的信念和热忱的期待,就如同《基督山伯爵》中的最后一句话:“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曾经陪同李健在那个夏天一起生活的圆明园艺术家们,如今和他一样,也都已声名显赫,生活本没有那么难,毕竟,大不了一无所有。
2010年,王菲在春节前给李健发了一条短信,她说她想在春晚上唱《传奇》,当时的李健并未多想,既然想唱那就去唱吧。结果就像我们所共同见证的,这位音乐诗人终于又回到观众视野,走上乐坛前沿,为大众所熟知。一位记者曾经这样说到:“有一首歌叫《风吹麦浪》,李健其实一直站在麦浪里,王菲翻唱就是一阵风,把麦浪吹开看到李健了。”
一首时隔8年才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有其偶然性,但不可否认这其中的必然性,成功有时只是坚守的附属品,这首“写作用了七八年,走红又过了七八年”的《传奇》也让李健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一个传奇……
2015年伊始,随着《我是歌手3》首位递补歌手的曝光,,不过每一位观众都相信,李健的出现与聚光灯无关,只与音乐有关。李健曾说过:“音乐是不可以比赛的”,而此次他的参与更多的是由于总导演洪涛老师的诚挚邀请以及对这个舞台最原始的热爱,所以他在《我是歌手3》舞台上的首演上也就并未选择那首脍炙人口的《传奇》,却选择了极具俄罗斯风情的歌曲《贝加尔湖畔》,他用自己的婉转悠扬演绎着来自贝加尔湖的浪漫,犹如普希金的诗歌般悱恻缠绵而又沉静优雅。
他从不轻易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每一次亮相都让人心动良久、欢喜良久。用他那充满质感和忧郁的音色触动心弦却又从容有度。期待,他将继续站在这个舞台上,诉说着每一段来自心灵的温暖,不悲不喜,娓娓道来,正如同他的故事——喧嚣中内敛宁静,繁华边去留无意。
(贝加尔湖畔)
编辑:Rocky(胡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