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炸!炸!日本超强英文腔乐团DYGL+夏夜系独立摇滚Mitsume中国巡演开启在即!

2021-03-14 05:52:08

每天都有点消息炸你的耳朵,炸你的视网膜!今天看到新闻,日本超强英文腔乐团DYGL将携手夏夜系独立摇滚Mitsume在八月份来中国进行联合巡演!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激动到跳起来!2017年8月11日 上海,8月12日 北京,8月13日 成都,8月15日 西安,8月17日 武汉。行程五站,东西南北都有“停站”,简直不能太幸福!今天时间有限,先为大家拿到一段去年【迷迷音】对DYGL的专访!!你知道的、不知道的DYGL,先从这里认识下吧!


过几天等我有空,来好好推一篇。




DYGL是由四个二十多岁的大男生组成,他们最为人所知的是以YKIKI BEAT名义所发表的第一张作品,成功制造百万MV点阅率,第一次听到是在日本新宿的一家 Live house,若不是亲自看过他们本人,你会以为他们是某个从纽约 Brooklyn来的乐团,音乐传入耳里,就象是从 Brookyn 某车库里传出的青春嗓音。


在许多人的期盼下,他们终于完成第一张正式录音作品,并由The Strokes吉他手Albert Hammond Jr.担当制作,满满14首爽快曲目,在这摇滚乐似乎要被抛下的年代树立了新的可能。


ー首先,请先介绍一下DYGL这个乐团。

 

AkiyamaDYGL2012年左右成团,今年已经第五年了。原本是只有我跟ShimonakaKamoto三人一起组成,后来新团员来来去去了几个,最后拜托Ykiki BeatKachi加入,才成为现在的编制。

 

DYGL的成员和Ykiki Beat几乎一样呢。

 

Akiyama:是的。

 

Shimonaka:除了我之外。

 

Kamoto原本在Ykiki Beat是弹吉他,在DYGL转成打鼓,有遇到什么新挑战吗?例如作曲或演奏方法等方面。

 

Kamoto:挑战啊…..

 

Shimonaka:最近买了小鼓呢。

 

Kamoto:这个啊,没有什么特别的挑战。因为乐器不一样,所以演奏方法也不一样。

 

ー表现方法也不一样呢。

 

Kamoto:完全不一样呢。

 

DYGLYkiki Beat的团员几乎相同,想请问在作曲或录音等制作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Akiyama:这个啊,最近Ykiki Beat会是先大家一起互jam,从没有任何想法的最初开始,互相激发出灵感,然后我再将这东西整理成曲子。至于DYGL要说的话,其实最开始都是由我先提出demo音乐,大家在录音室合过后,针对demo中不足的部分去做调整。当然DYGL也会有从互jam来激发灵感的时候。

 

ー这是因为Akiyama自己有什么想要表现的东西,所以才成立DYGL的吗?

 

AkiyamaDYGLYkiki Beat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分别成立的,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才开始的。每个乐团都有属于那个乐团才能做到的挑战,无论是DYGLYkiki Beat,都让我可以挑战我想要尝试的事情。无论如何,我觉得对每个乐团而言,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然生出曲子是最棒的。

 

DYGLYkiki Beat在音乐性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AkiyamaYkiki Beat的团员总共五人,包含DYGL所没有的键盘手,所以最大的不同我想就在于乐器编制的不同。只是Ykiki Beat相较之下多了点实验性的色彩、或是相反的,超级pop的发想等元素,会针对这些特别去做琢磨淬炼。DYGL基本上就是从摇滚开始,承接着前辈们的摇滚乐,释放摇滚最原始的能量。就好的意义上来说,我认为DYGL体现了古典传统摇滚的精髓。当然,也有挑战新的声音作法以及创意,不过在基本的核心上,希望可以将摇滚的快乐、能量、还有纤细的部份表现出来。两个乐团都是以这件事为最大重心来作曲,不过在概念上有些微妙的差异。

 

喜欢与受到影响的音乐


ー团员分别受到什么乐团或乐手的影响呢?

 

Akiyama:最近听的比较多是80年代或90年代的UNDERGROUNDINDIE ROCK。象是Aztec Camera、オレンジ・ジュース这种被称为neo acoustic的音乐,或是Strawberry Switchblade这种New Wave的音乐是我常常听的。如果说是最近的乐团的话,SplashhChildhood等英国乐团都做了许多新尝试,我也很喜欢。

 

Kachi:虽然我很喜欢The Smiths,不过最近没那么常听。我最近觉得House music蛮不错的,虽然没有特别喜欢哪个乐团。

 

Kamoto:最近没什么听音乐……不过我并不觉得自己听的音乐对DYGL有什么影响。因为基本上都是他(Akiyama)在作曲的。

 

Akiyama:虽然曲子都是我做的,不过我认为其他团员的兴趣、听的音乐也会反映在DYGL上,或许在演奏的方面比较明显吧。

 

Shimonaka又是如何呢?

 

Shimonaka:因为我是吉他手,所以最近常从各种音乐类型中去找不一样的吉他弹奏片段来听,也因此听了各种音乐。

 

ー有喜欢的吉他手吗。

 

Shimonaka:虽然没想过自己喜欢的吉他手是谁,不过最近果然还是很喜欢Blur的吉他。

 

「就算英文是个小众的语言,我也打算用英文来唱」


ー团员们的英文发音都很漂亮,在此之前有曾经到海外留学吗?

 

Kamoto:有留学经验的只有我而已。

 

Akiyama:不过台湾每个人英文都很好,有被吓到。

 

ー台湾从小学就开始学英文。

 

Akiyama:日本也是。虽然我不太清楚和台湾教育的差异,不过若单看日本,我觉得虽然有读英文教材,但实际上讲英文的机会很少,所以说得溜的人很少。我在冲绳有很多亲戚,不过因为有美军基地的关系,很多亲戚都跟美国人结婚并移居美国。我是最近才开始去美国的,不过或许是因为有那样的背景,所以我个人对英文不怎么排斥。在高中时代为了当时的乐团很努力的练习发音。

 

Shimonaka:我在大学唸的是美国文学。因为大学的讲师有很多是美国人或英国人,所以上课时当然用英文授课,也会用英文寄Email。还有就是,因为有美国和会说英文的台湾朋友,和他们说话也成为一种练习,练习英文口说的环境还不错呢。

 

ー说到台湾的朋友,请问一样是玩乐团的朋友吗?

 

Shimonaka:是的,是一个名为Manic Sheep的乐团。他们第一次来东京时和我们共演,就是从那时开始交情变好的。

 

ー昨天DYGL也和台湾的乐团共演,有什么感想呢?

 

Shimonaka:我觉得台湾的乐团演奏能力很强。

 

ー台湾乐迷反应与日本乐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Akiyama:我觉得有很多和日本相似的地方。在美国演出时,有更多不同类型的人来听演出,所以觉得很新鲜,相较之下也因此觉得台湾的观众与日本相似。从乐团面来看,感觉也有不少乐团和日本乐团一样受到瞪鞋或是NUMBER GIRL的影响,觉得有相似感性的人比较多。很令人玩味。若次去到欧美,乐团受到的影响根源完全不一样,从这点来看,台湾与日本很相近。听说台湾也有播放日剧和日本的一些节目,我想两边的感性应该较相近、在文化面应该是比较容易互相接受。

 

DYGL的乐曲歌词主要都是英文,请问理由为何?

 

Akiyama:使用英文的理由很单纯,只是因为喜欢用英文演唱的歌曲。因为受到00年代的Post-punk revival的影响,很热衷于这样的音乐,反而作曲时使用英文对我来说比较自然。常常会被问是不是因为要向世界挑战而选用英文的,不过其实完全不是这一回事。即使英文是小众的语言,因为英文的发音、单字的韵律、内含的意义等等都很喜欢,因此就算英文是个小众的语言,我也打算用英文来唱。只是如果英文偏小众,则这样的音乐在日本接受度就不会那么高,所以或许英文的全球化性质与我会对这语言产生兴趣的契机也多少有关吧。

 

ー今后有可能会以日文来创作吗?

 

Akiyama:在这乐团(DYGL)并不会有这个可能。

 

「仅是持有黑胶与卡带便让人觉得很兴奋」


ー这次的EPDont Know Where It Is》有发行黑胶与卡带,在数位的时代来说是件稀奇而珍贵的事情,请问是有什么样的执着吗?

 

Akiyama:仅是持有黑胶与卡带便让人觉得很兴奋,因此以物品来说我觉得黑胶与卡带有很高的价值。当然因为我个人是在CD的时代长大的,因此也非常喜欢CD,但在现代,CD买了就输入计算机,之后常常就永远不再打开它了的情况很多。然而黑胶与卡带没有透过唱盘或录音机就没办法播放,有这种可能会被说是缺点的特征在。与数位音乐不同,得要从曲子的开头播放才可以,要说的话其实是蛮不方便的。但就在这样麻烦的过程中,可以因此更细地去品味一个作品,也会让人对一个作品有更深的印象。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说,黑胶听起来比较舒服。那并非数位可以再现的声音,因为是在那个唱盘和针之间演奏出来的声音,所以果然比较自然。虽然如果叫我听出数位和类比的差别确实很难,不过即便如此,在听的时候若感到舒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呢。因为我是这样觉得,所以想说如果自己的作品也能以这样的方式被欣赏就好了,因此也发行了类比的版本。

 

ー录音方法也不一样吗?

 

Akiyama:因为录音归录音,发行归发行,所以并非从同一个角度来看。像虽然有时用数位来录音,最后直接输出,但也有以类比的方法录音,最后以数位音源的形式发行。不过这次的EP有缘在LA找到能帮忙用类比录音的人,于是想说一定要趁待在美国的期间试试看。类比和数位不一样,他并非简单把录好的声音做调整,或是录好音轨后将片段剪剪贴贴就可以了。某种意义说,感觉好像学了最传统的录音基础,因此我想有别于事后能多次编辑的数位音,如果可以将类比的环境下录音的经验开始运用在DYGL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ー所以混音也是在美国?

 

Akiyama:嗯,包括混音和母带,全部都是在美国完成的。这次的录音帮忙混音的是MR. ELEVATOR & THE BRAIN HOTEL乐团里的Tomas Dolas。母带是由Scott Flammer帮忙完成。在美国期间并没能直接见到Scott,不过因为Tomas的介绍,所以可以请Scott帮忙制作母带。

 

「猫空无论几次都想去呢!」


ー话说这次是第一次出演台湾音乐祭对吧。想要办一场怎样的Live呢?(访谈在音乐祭前)

 

Akiyama:不论在怎样的会场,基本上在台上都是一样的,所以打算和平常一样就好。

 

ー歌单又是如何决定的呢?

 

Akiyama:跟其他场并没有差太多。我们没有特别打算说区分「音乐祭演出歌单」和「live house演出歌单」。就是以现在可以做到最好的歌单来演出。

 

ー平常是怎么决定歌单的呢?

 

Akiyama:首先,先将现在想要演出的曲子列出来,然后讨论想要以什么样的顺序来演出最好。因为现在我们做的曲子还不是太多,所以之后曲子增加,思考的方式或许也会改变。不过不管如何,现在的歌单就是以自己容易演出来思考与安排。

 

ー顺带一问,DYGL来过台湾许多次,还有什么事情是想要在台湾体验的呢?

 

Akiyama:在猫空喝茶。

 

Shimonaka:猫空无论几次都想去呢!目前为止去过两次。

 

Akiyama:还有,唱片行也很想去看看。

 

The Wall附近有两间唱片行,其中一间就在The Wall旁边,是最近才刚搬过去的喔。

 

Shimonaka:想去看看!

 

Akiyama:还有这次第一次去嘉义,基本上在此之前几乎都只停留在台北,因此今后也非常想去去看台北以外,象是高雄、台南之类的地方。

  

到底什么是City Pop?


ー最近在日本满流行City Pop这个音乐类型的呢。

 

Akiyama:是啊。日本有个叫ミツメ的乐团,去中国巡演时似乎也被当地人归类为City Pop的乐团。确实最近颇有人气呢。不过那个范围很模糊,我觉得并不是很正式的名字。说到底City Pop这个词在数十年前也被用在不同的意义上,有点复杂,但在音乐上完全不是「City Pop」的一群新人自行下结论成了「City Pop」,老实说有点傻眼。是否在做既存J-ROCK中没有的新领域的那群人全部都叫做City Pop呢?单纯只是时代还没准备好,那些乐团很快就会仔细地做检视,想到这就觉得或许满有趣的。因为感觉想挑战什么的乐团数量变多了,所以也感受到那样的活力。不过个人真的有产生共鸣的乐团非常少…Boys Age之类的声音、影像、质感很有趣,Batman Winks也是在音乐上象是脱离日本人,听起来很开心。不过我觉得并非单纯是因为像国外所以好,我内心某处希望如果像中岛みゆき、ユーミン、フォーククルセダーズ、はっぴいえんど这些真的很厉害的日文歌手能做到的话就好了。不过总之我觉得City Pop不怎么能算是音乐的名称。

 

ShimonakaCity Pop这个单字是从很久以前就被使用的名称。70年代左右在日本也出现受西洋音乐影响的人,因此也用City Pop这个词。我想是因为最近出现一些受到当时音乐影响的人,所以在日本又再次出现City Pop这个词。现在有很多新乐团渐渐崛起,有不少乐团虽然脱离City Pop原本的含意,不过仍以City Pop来称呼。

 

ー那么在还没那么清楚音乐的时期,依照既定被分类的框架有知道什么新的音乐吗?

 

Shimonaka:我想若是依照类型分类的话,会比较容易知道有哪些新音乐。不过对很认真听音乐的人来说类型没什么意义。不过如果是要接触新的音乐,从类型上去思考很方便。


「有经纪人前后的生活感觉并没有到180度的大转变。」


ー顺带一提,音乐出道之前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啊。

 

Akiyama:我不太清楚出道这种讲法,不过如果说在有经纪人之前的话,基本上就是打工,然后用赚来的钱办活动、写作品,用那个钱去台湾巡演,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相当DIY的感觉呢。现在在新环境,和团队一起行动感觉能做的事情比以前还多。虽然在日本似乎真的是职业歌手会配一个经纪人,但欧美的乐团反而在很早期就有请朋友当经纪人或请朋友帮忙艺术作品的创作或当摄影,也很擅长架构出乐团的活动。在这一点,即使对单独活动的乐团而言,组织一个团队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若只有乐团自己来做,每天被订票的信追着跑或调整行程之类的,就没办法集中精神在重要的音乐上。因为在签约前还是学生,所以在毕业前大概是去学校、打工的感觉。因为毕业后打工当飞特族的时间没有很长,所以有经纪人前后的生活感觉并没有到180度的大转变。

 

ー我想在出道后和其他音乐人一起做作品的机会也增加了,不仅限于音乐,是否有想合作看看的对象?

 

Shimonaka:有不少想合作的摄影师,希望能请他们帮忙照乐团的照片呢。

 

Akiyama:因为自己本身就很喜欢看照片、影像,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想请和我们用音乐表现出的质感或挑战同样事情的艺术家来帮忙照乐团照片或影像。

 

ー乐团的设计、MV和曲子能感受到复古时代感,这是在怎样的前提下完成的。

 

Akiyama:现在的MV和刚刚提到的类比有一点关联,<Let It Sway>MV是用8mm底片录的影像。不过也有混用数位片段就是了。实际上我觉得用类比的器材来摄影能感受到时代感。不过并非盲目的追求复古,原本我们自己就喜欢类比拍出来的味道,所以在想怎样才会和这次<Let It Sway>的曲子最搭时,就得出用这个8mm底片录像的结论。帮我们拍摄的是Ykiki Beat也受到多方照顾的Mitch NakanoMaya Michiki

 

ー下一部MV也会以8mm影片来拍摄吗?

 

Akiyama:还不知道。不过应该先录音并针对那个声音和创作者讨论要以怎样的影像来制作。若下次的录音还是在海外的话,那也找海外的影像作家一起合作感觉会很有趣。

 

ー最后请给MeMeOn Music的读者几句话。

 

Akiyama:我们坚持只要可以的话就会全以DIY来做,对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以的话就会想要做到98%以上的纯度。虽然就心情而言是以200%的心情在做的。将脑中想到的东西完整做出来虽然不简单,不过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单纯做想做的事情就好了。并没有说非专业就不能做,也不是环境不好就不能做、或是没有资金就无法做,或许有些人会因此对自己设下限制。不过事实上跟那些都没关系,只要有艺术家的热忱就能克服。大家也一样,如果想做什么的话就试着做做看。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