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00:36:00
大家好,我是招卓宁,又是我们一起听金曲的时间,先听听这首歌。
(法国电影《佐罗》主题音乐)
相信能够记得这段音乐的朋友除了有一些年纪之外,还会是一个非常爱看电影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今天距离这部电影放映的年月已经有25年了(注:这辑节目播出的时间是2003年9月7日)记忆没错的话,这部电影热播的年份应该是1978年。
1978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份,20多年来我们中国所发生的巨变,与这一年份有很大的联系,许多重大的变改,之后我们中华大地上所出现的种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从这一年——1978年开始的。
而这一年,中国的年轻人也很开心,他们身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视野得到了空前的开阔,听到的、看到的都比他们的上一辈人要多得多,许多之前没听说过的、没看见过的,甚至连想都没想过的东西一下子全都涌现了。
其中,电影放映尺度的放宽更加令人欢欣雀跃。
电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好的娱乐。1978年开始,大量的外国电影可以在全国各地放映,由此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视觉享受让这一时期的人获得了长久的和难忘的欢乐。
这些欢乐许多年以后,依然能记起,依然能感受得到!
你现在听到的就是当年吸引了无数中国电影观众的法国电影《佐罗》(ZORRO)的主题音乐、主题曲。
这一辑的《金曲回想》节目,招卓宁打算和你一起去重听那段时期的一些经典电影的音乐和歌曲。
(法国电影《佐罗》主题音乐放大至完)
《佐罗》这部电影让中国的观众大开了眼界,不仅让中国人欣赏到西方的英雄故事和西式的武侠电影,另外,这部电影还为中国的观众带来了两个偶像,一个是阿兰·狄龙,早期的法国著名影星,佐罗的扮演者。另一个是为佐罗配音的童自荣,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配音演员。当年的人,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女子,对阿兰·狄龙极其迷恋,对为阿兰·狄龙配音的童自荣也万分崇拜。
(法国电影《佐罗》配音对白片段)
◎《佐罗》配音演员童自荣先生
就是这么一把声音,当年曾迷倒万千少女。我真的听许多女子亲口说过自己是如何如何迷恋阿兰·狄龙,是怎样怎样迷恋童自荣的声音,被童自荣的声音牵引得神魂颠倒!
(法国电影《佐罗》配音对白片段)
说到偶像就不能不提日本影星高仓健了,哇,这位高仓健,高桑,真是厉害啊,凭着一副冷峻深沉的外貌,征服了大批中国女士,他那个“酷酷的模样”令许多中国妇女朝思暮想,神往不已。
记得当年中国影坛都是些奶油小生当道,但是,那些年少漂亮的小生却未能敌过这位来自东瀛的高仓健,高桑。以至当年的报纸,竟然做出这样的专题 ——《寻找中国的高仓健》来告慰大批失落的中国女人。
不过,高仓健又真的是很“酷”的,他主演的那部《追捕》相信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追捕》也是1978年在中国上映的,其中的这段音乐除了给人难忘的旋律外,还使许多人认识了一种新的玩意:电子音乐合成器,并由此带出了一轮“轻音乐”热潮。
(日本电影《追捕》主题音乐)
有没有跟着一起哼唱啊?不过别跟了,跟着跟着就会着迷,会走火入魔的……当然,我只是说我自己而已。因为当年我就曾经哼唱这段音乐哼得走火入魔了,就连上课都开小差,不自觉就哼起了这段音乐。
记得那一次是上化学课,因为开小差趴在了书桌上,不知怎么着就哼起了《追捕》的这段曲子。越哼越大声,而自己却一点都没察觉到。直到发现气氛有些不对,是四周突然间出奇的安静,只剩下自己那把“哒哒哒”的声音时,我才知道大事不好。
果然,一抬头,老师已经站到了身边。那位化学老师看着我说:呵呵,嗓子不错嘛。接着他脸色一变,用手指着课室门口……我还没等他说完下面那句话,就急忙连滚带爬地冲出了课室。
那会儿是这样的,上课不听话是会被老师罚到课室外边站的。(注:我这是自动自觉到教室外罚站)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有几部外国电影令中国观众耳目一新,比如刚才提到的《佐罗》和《追捕》,还有南斯拉夫的几部电影,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都曾经在当年的中国掀起一阵阵的观看旋风。其中又以日本电影带来的影响最为广泛,当年的日本电影比如《望乡》、《砂器》、《生死恋》,还有《人证》等等,都在那一时期的中国人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日本电影《人证》插曲《草帽歌》)
日本电影《人证》里的《草帽歌》当年曾经很流行。八十年代初期时髦听“音乐茶座”的时候,那些茶座歌手经常都会唱这首歌。那时传入国内的外语歌不多,一般都是随电影而来的歌容易为大家所熟悉,好像印度的电影歌曲就比较多人熟悉,因为是跟随电影的大面积放映而“红”起来的。而《草帽歌》之所以被广为传唱,主要是因为《人证》这部电影那一个凄凉、震撼的故事,以及歌曲本身所具有的超乎寻常的感染力。
1978年之后我们能够看的外国电影越来越多了,被封闭多年的我们开始透过外国电影去了解陌生的他国异域,透过外国电影去触摸,去认识五光十色的外面的世界。
因为这些电影,我们的视野拓宽了,因为这些电影,我们的内心世界也丰富起来了。
事实上,许多优秀的外国电影留给我们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好像《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但给了你一个美丽的故事,还给了你许多动听的歌曲。这一首《Do-Re-Mi》,如果我说它是经典,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第一次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你猜猜我是在哪儿看的吗?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或者不相信,当年我是在一个“街道文化站”看这部《音乐之声》的。
对当时的情形我的印象非常深,现在仍然可以很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部二十吋的电视机前,围了将近两百人,大热天的,你挤着我,我挤着你,那会儿还没有冷气(空调),但是人人都不亦乐乎。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流行看录像,一毛钱一张票。我第一次看《音乐之声》看的就是录像。
两百多人拥拥挤挤,可以想象得到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领略了一个童话般美丽的故事,而这童话般美丽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深深的吸引我,感动我。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
《雪绒花》这首歌是《音乐之声》的另一首插曲,歌名有两种翻译,一种译作《雪绒花》,一种译作《薄雪草》,相信指的都是同一种植物,一种很像雪花的植物。
我很喜欢这首歌,记得那天在那个“街道文化站”,在那个人挤人的过程中,在那种因为拥挤而产生的热浪当中,是这首歌带给我一阵阵的清新与凉爽。
不,应该说,是歌曲所唱咏的意境让我超越了当时的现实环境,融入到影片的美丽景色当中。
至今,我还能够很清晰的记得那一幅幅从那个小小的荧屏里映射出来的画像。这些画像曾经对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而那台只有20吋大小的老式电视机所传出来的音乐旋律更是历久弥新,长期不忘,永存心间。
好的,这一辑的《金曲回响》节目时间差不多了,希望你喜欢招卓宁带给你的这些歌和这些音乐,多谢你的收听。最后用《音乐之声》的这一首《寂寞的牧羊人》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节目吧,再会!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寂寞的牧羊人》)
播出时间:2003年9月7日
弹指四十年:喜欢怀缅过去 更感人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