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22:40:29
题目起的有点大,别太认真啊。哈哈
视频内容“秦腔与摇滚音乐”,可直接略过文字观看视频。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说你会唱《let go》《hero》等西方流行音乐,或是知道几首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巴赫等西方古典音乐,你就引以为傲了,而对于中国自家传统音乐你一无所知,我想说,这会不会本末倒置?
如果你去到国外,歪果仁知道你是中国人,可能会问你会不会唱茉莉花、京剧、或是神马Chinese Kongfu,这也就像非东北人遇见我一定想听我唱段二人转一样。不过我惭愧,就会唱两句,但是好在我会用乐器演绎。家里有本《二人转文化阐释》(一直没看= = )改天解读来写个读书报告介绍下也是极好的。
如果你一定要和我理论西洋音乐比中国传统音乐高大上,那我也只能说你是只披着羊皮的白眼狼,可能这也是跟从小的音乐教育有关,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开始,音乐领域国内已经在逐渐引进西方的作曲技法、旋律谱曲等,中国大批优秀音乐知识分子也出国深造学习西方各种,虽然带回来了很多新鲜的知识材料,然并卵,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传承无人重视。
毫不羞愧的说,我竟然是到大学才知道原来从小唱到大的《送别》是歪果仁的旋律,可想而知,我学习环境中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会觉得当时的音乐教育蛮丰富有内容的,但似乎并没有采取有效理性的教育手段将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发扬光大,对于小学音乐的记忆除了《七色光》就是《种太阳》,,然后其他同学会记得瞎子阿炳,(我表示赠予他们白眼)。
我很庆幸自己从小学习了一门中国传统乐器,虽然至今无法确切考证推理我这个乐器咋弄出来,但是Made in China 是板上钉钉了。我也很高兴我可以在“最好的年华”里,遇上了对的学科,接触了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虽然民族音乐学也是王光祈从国外学完引进回来的一门学科,但是中国学者让它有了自己的标签和方法论,)让我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是一体的,并不需要客服太多困难去让自己适应自己不是一个歪果仁的现实,为啥这样说呢?因为,毕竟学习西方音乐及乐器,想要精益求精或是弄懂深邃含义,不努力成为一个歪果仁是没办法办到的。所以,学习的捷径就是菩萨常说的那句“follow your heart”,如果你硬说你就是爱西方音乐,那是你的自由,但请尊重“中国人”这个词儿,起码不要觉得中国传统音乐又“土”又“low”嘛~要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嘛~在学习这上面,我觉得我并不是一个拧巴的人。我热爱中国传统音乐,不论是古曲还是戏曲,因为你深究其因的话,那因果太具有传奇色彩。
扯了这么多,原谅我有点激进了。还是希望各路英雄好汉可以更尊重极重视中国传统音乐,和你家乡周边的、各种古老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好了,看视频吧,哈哈。解读的还蛮多元。
【疯言家】释义:刘索拉,1955年出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家、作曲家,也曾经被视为中国真正的“现代派”的作家。刘索拉的小说被看成是我国新时期“先锋派”的首批作品。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前夫:瞿小松 作曲家)
【我打算买刘索拉的书 品读一下这个女银】
扫我扫我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