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 20:31:24
文/寿得忆
*转自微信公众号《寿老师音乐教育》
很多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偶像”,你努力地改变自己,期望变得和偶像一样。当你真的和偶像一样的时候,却不再仅仅满足于原来的偶像。或许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新想法,努力过后,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可能,这个偶像不是具体的其他人,对于一些特别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偶像是理想中的完美自己,然后终其一生追逐着这个完美的自己。
但无论如何,若要追逐,前提是得有个偶像。
弹钢琴也一样,若要弹,心里得有一个“偶像”——美的音乐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暂且称之为美丽音乐的“模样”。它就是你的音乐情人,你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为了能更靠近它一些,直到拥有它。可前提是,你心里住着这么一个音乐情人吗?你感觉到它的模样了吗?
遗憾的是,太多太多的人心里都没有音乐这位“梦中情人”。他们为什么学琴?为什么练琴?是为了日后比赛获奖名利双收?是为了训练耐心?是为了提高智商?是因为周围人都在学?很少有人是为了那美妙绝伦的音乐。所以音乐很悲伤,音乐在哭泣。它向着那些埋头苦练的孩子发问:你真的看见我了吗?你真的喜欢我吗?你是来找寻我的吗?
所以音乐教育者最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在心里建立起音乐的“模样”。
音乐是一种语言,我们遗忘了它最本质的功能——听。就像所有80后90后学习英语都学不好的原因一样,教育者忘记了英语最本质的功能是交流,不是语法和考试。
通过听大量的音乐来感受音乐的“模样”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人们说,我给孩子听古典音乐了啊,可是他们不喜欢听,他们喜欢《小苹果》、喜欢理查德·克莱德曼……原因在于,情趣高雅的音乐常有着复杂的形式和精神内涵,孩子们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因为没有人引导他们从易到难地、系统性地听过音乐。这提醒了我们,音乐启蒙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启蒙决定了你的整个音乐人生。
音乐启蒙最重要的活动必须是听。直接从听觉感觉系统刺激孩子的听觉神经,进而引发大脑一连串的美妙反应。同时,音乐启蒙一定要早,出生不久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听音乐。相比较不经常听音乐的小孩,那些三岁之前听过大量音乐的孩子对音乐拥有更强烈的情感。三岁前的孩子,对什么都很好奇,他们是真正的白纸,是最容易做兴趣引导的对象。特别是一岁之前,因为不能移动身体,能碰到的东西不多,如果可以听到音乐,能比较容易获得孩子的关注,使他有意识地主动聆听音乐。
不要给孩子灌输“学习”的概念,听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每天睡醒听到美妙的音乐、玩耍时也有音乐在一旁伴随,在摇篮曲中入眠。只要每天这样,孩子就会很喜欢音乐。我的儿子21个月,从出生起,我就给他读绘本和听音乐。儿子常常半夜醒来突然指着音响说音乐,一上车就说音乐,原本在哭可听见音乐就能安静……我想他是喜欢音乐的。我从不跟他说学音乐不说学英语,我不用“学”这个字,估计他也不明白学是什么意思。英语也是一样,儿子喜欢指着东西让我说名称,这时,我总会说一遍中文说一遍英文。不厌其烦,说了成百上千次。当然,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基本上,小家伙能同时听懂他认识物品的中英文。音乐和语言,都是一样,其实很简单,创造一个听的环境。
听什么呢?一定要听好的音乐、好的演奏家版本。听真实的乐器演奏和人演唱发出的声音,而不是电脑制作的音乐;听高品质音响或现场演奏的音乐,而不是劣质的早教电子玩具。生活中,我们时常遭遇垃圾音乐,可能是广告、摇摇车、电声玩具或者游乐场的背景音乐。我们需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音乐,当然不可能杜绝,但绝不要主动给孩子“购买”这样的声音。此外,必须听大量的好音乐来提高耳朵的品味,品味高了,自然而然会从心理上拒绝垃圾声音,自觉用手堵上耳朵。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迪士尼乐园。我非常喜欢它,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园区内优美的背景音乐。
当然,听的过程,有人带领是很重要的。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从易到难地陪着孩子去听。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儿童歌曲远远不如国外的幼儿歌曲。国产音乐内容单一,还常常被意识形态绑架。国外音乐无论是选材内容、音乐表现手段还是表现音乐元素方面都很丰富,带给人很多惊喜和启发。孩子们总是比较喜欢变化和夸张的表情,也善于从变化和夸张里面学习,等他们渐渐长大就会羞于表现,也就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间。同时,还可用各种其他方式来表达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感受,可以是一些动作、表情或者绘画。
很多学习乐器的孩子,在正式学琴之前并没有听过很多好音乐,其实这样的孩子都是没有真正的学琴动机的。给孩子听音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只有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有条件给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如果父母不懂音乐,可以选择有声誉的音乐早教机构。但是早教课一般每周一次,不能想着上了课就万事大吉。不上课的日子,父母要在家里给孩子放音乐,可以是之前课堂上欣赏的。这样,就真正实现了音乐环境。而且音乐作品的选择也是有保障的。
在不断地听的过程中,美丽的音乐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会逐渐地在听音乐的人心里建构起来。其中,有些人会爱上音乐的模样,当他们对音乐爱到不行时,体内会升腾出一种欲望:不满足于仅仅听见音乐,还要更贴近音乐,要和音乐融于一体,要演唱它、演奏它。于是,他们开始学习歌唱、学习乐器演奏,把音乐当作梦中情人一般,不断地设法接近它。
为此而学习乐器的人拥有真正的内驱力,这才是最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