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 00:43:15
哈尔滨音乐学院外景
人民网哈尔滨9月28日电(杨海全)“目前学院正在积极筹办国际一流的首届哈尔滨音乐比赛,这些高水平的艺术平台促使学生尽早熟悉艺术实践和舞台演出的规律和环境,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哈尔滨音乐学院副院长陶亚兵说,哈尔滨音乐学院高端音乐人才培养成果已经初步显现。
,是黑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的艺术类高等院校,也是全国独立设置的十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之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哈尔滨音乐学院筹建之初即为其确定国际化、高水平的基本办学定位,哈尔滨音乐学院据此确立“高位起步、精英培养、尖端打造、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培养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探求音乐艺术新知、传承中外优秀文化”的办学宗旨,构建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培养“品质优良、专业优秀、气质优雅”的高水平音乐表演人才、音乐理论研究人才及音乐创作人才。
哈尔滨音乐学院一对一授课
为实现高端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哈尔滨音乐学院筹建之初即遵循国际音乐教育办学规律和音乐人才培养规律,确立800人的办学规模,力求改变国内以往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大规模、同质化的现状。在经费保障上,省委省政府将哈尔滨音乐学院生均拨款定为4万元每生每年,并每年划拨2千万专项经费用于学院建设。
精英人才的打造离不开师资的投入。哈尔滨音乐学院目前已选调、招聘、聘任78名高水平教师。尤其是聘任了元杰、姜克美、傅海静、刘和刚等著名音乐家分别担任钢琴系、民乐系、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系主任。“可以说,学院目前已经初步组建了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一流、中俄合璧的教师队伍,生师比约为3:1。”陶亚兵说,在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后,随着学生数达到预定规模,及配满教师编制,生师比将控制在6:1以内,这一比例在全国音乐学院中属领先水平。
在主科课程设置上,表演类专业(声乐歌剧、民族声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钢琴)已实现一对一教学,其中声乐歌剧专业实现艺术指导随时进课堂,即一名主科课教师和一名艺术指导教师对一名学生的二对一教学模式已常态化,这在国内也属于先进行列,在省内更是率先实行;理论类专业(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已实现小组式研讨教学,即一名主课教师同时对3-4名学生进行授课,这也是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先进做法;而作曲专业中合唱指挥方向的主科课教学正在尝试三对一教学,即一名主科课教师及两名艺术指导教师同时对一名学生进行授课。除主科课之外,公共课教学也已实现高规格的小班式教学。
哈尔滨音乐学院还充分利用音乐厅、演奏厅等场地,开设“哈音乐坛”“星期音乐会”等艺术实践版块,举办“哈音之春”“迎春之声”等系列音乐会50余场,将学生音乐会等实践环节纳入统一管理序列,免费为学生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热情,目前,哈音正在积极筹建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室内乐团,以期为艺术实践创造更相适宜的载体;学院与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黑龙江省歌舞剧院等高水平艺术院团合作建立学生实训实习基地;2017年4月起,学院与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合作,每周三举办“哈音时间”系列音乐会,如今音乐会已举办25场,哈音学生合唱团、学生室内乐组合等参加了演出;学院还与哈尔滨市政府等联合,主办了2016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2017哈尔滨国际钢琴音乐盛汇等赛事和展演。
“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发展和建设正在起步。”陶亚兵说,学院将立足建设国际化、高水平音乐学院这一根本,坚持立德树人,发挥特色,大力培养“三优”音乐研究人才、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为黑龙江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人民网 编辑:任奇
审核:韩嘉丽 监制: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