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01:25:15
点击“蓝色”关注
春暖花开
前不久,Apple Music宣布收购Shazam,一句话介绍Shazam,就是一个以听歌识曲为主要功能的APP。仅以“听歌识曲”为主要功能,这个APP的盈利能力大家可想而知:2016年,Shazam亏损400万英镑。
不少业内人士为苹果收购了这样一个“赔钱货”而感到震惊,但同时也对Apple Music的未来展开了期待:也许过不了久,Apple Music就会有听歌识曲功能了。
这下轮到国内用户感到震惊了:已经2017年了,居然还有音乐APP无法实现听歌识曲功能?新闻联播诚不我欺,外国友人生存环境的确水深火热。
经过研究后,我们不仅惊讶于Spotify、Apple Music等国外主流音乐流媒体服务平台的用户体验之差,也为所有海外留学党感到同情。毕竟,海外华人现在想听歌还得挂个vpn翻回来,真得不容易。
抛开音乐版权使用的地域限制,音乐先声甚至脑洞大开地想,假如国内APP集体出海的话,会不会是对Spotify、Apple Music们的降维打击?
Spotify:被吹上天的用户体验真相
我们就拿国外最火的APP-Spotify来说吧
Spotify一直是全球音乐流媒体服务的榜样。其数据之华丽让人顶礼膜拜:160亿美元的估值,为60个国家及地区提供服务、超1.4亿的用户总量、6000万的付费用户、42.9%的付费转化率、近70%的全球音乐版权……
而这些疯狂的数据让人陷入迷思:为何用户愿意掏钱呢?
对于付费用户来说,它们可以解锁的权限有:去广告、无限制地切歌、下载离线音乐、播放任何一首歌曲以及高音质音乐。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免费用户可以随机播放,但有广告,不能切歌、不能下载、播放受限及仅能播放普通音质音乐。
Spotify的广告形式足够令人抓狂。它并非如国内音乐APP般植入在banner、专辑封面上,而是以30秒视频广告的方式出现在歌与歌之间……广告界面还贴心地配备暂停键,用户不用担心错过任何广告的精彩瞬间。
不能切歌,顾名思义,却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属于免费用户,与“随机播放”搭配的豪华套餐:
在实际操作时的体验是:你无法听到你想指定的那一首歌,只能随机播放包含该曲的播放列表。
也许你会觉得,这才多大点儿事啊!列表播放之后切歌切到我想听的歌就好了嘛。于是,以下界面出现了:
你被广告和自己不感兴趣的歌曲折磨到了极限,终于订阅了流媒体服务后,获得了所谓的增(gang)值(xu)服务。
为何如此难用的APP会被吹上天
Spotify最出彩的功能,便是两个智能歌单: Discover Weekly和 Fresh Finds。前者以周为单位挖掘新人新作,后者把 KOL 口味和个人行为整合到一起,从而推荐更高质量的歌曲。
(OS:这种功能国内APP不是很常见吗?)
由此可见,全球音乐用户均十分重视个性化订制的精准度。APP推荐的音乐是否合你口味,直接决定了你们之间的缘分。Spotify就是抓住了这一痛点,创造了一系列华丽的数据,也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为音乐服务付费。
从Spotify的服务中,国内APP也能从中吸取一些先进经验:要想让用户为订阅流媒体付费,付费与免费的差别必须足够大。
道理人人都懂,但国内并不会有任何一家音乐APP敢在现阶段一刀切地阉割免费用户的权限。用户早已习惯了免费的午餐。这样做,即是式赶客,为竞争对手送人头。
但是,哪怕付费用户群体巨大,Spotify依然是赚得越多,亏得越多。之前,在音乐先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或将与Spotify换股结盟,音乐行业再起变局?》一文中,详细阐述了Spotify巨额亏损的局面。
于Spotify而言,如何及时止损,是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最大挑战。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有惊喜
最后的话:
您也先别愣着了,也不奢求打赏,捧个人场关注一下总可以吧,大不了日后再取关,谢啦。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感觉昏昏欲睡,
身子越来越轻,
逐渐脱离了大脑的控制,
拇指不听使唤,
做了今年最神奇的两件事情:
1
死死按住了下面这张二维码,情不自禁进行关注。
2
鬼使神差的将此文分享到了朋友圈,
并配文:。
等你醒来,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