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20:20:11
都说1990年到2010年是华语乐坛最光辉灿烂的20年,除了众多知名的歌手恰好在这个时间段出现在舞台上,好听的歌曲不断被制作出来也是因素之一。相比内地原创音乐而言这20年港台的流行音乐几乎占据了9成以上的市场。香港的歌曲经典很多,但是主要以粤语歌曲为主,曲调也大多来自日本、韩国。相反台湾则由于普通话与原创谱曲,更深得内地听众喜爱。
好听的歌曲除了要有能契合歌曲的歌手外,制作人的精心制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甚至在某些方面来说,歌曲成就了歌手的比例要比歌手成就歌曲的大得多。这20年的辉煌台湾的制作人们是功不可没的,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位也慢慢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有的自己唱歌开演唱会,有的参加综艺节目当评委。总体来说这批制作人打破了以前的神秘,变得更亲民也更接地气了。
台湾音乐大哥李宗盛
知名制作人袁惟仁
在2000年前歌手和制作人是不同类型的两种职业,歌手的使命就是唱好歌曲,制作人则从作词作曲到商业包装以及概念推广都要全程参与。虽然也有歌手自己作词作曲,但是在制作和推广方面还是依靠专业人士的比较多。随着优秀的制作人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收获了掌声和财富的同时也失去了以前的能够用来创作的时间。制作人黄国伦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他写出了的歌曲虽然有版权收入,但是由于以前挂靠公司的关系,分成其实很少。制作一张白金唱片他也就分到几万台币而已,有段时间音乐公司破产,他这个制作总监还要自己还债。现在出来参加一场活动,往往就有百万的酬劳。慢慢地制作音乐成为了兴趣爱好,跑场则成了事业的主流。
知名制作人黄国伦
在大众眼里歌手肯定是视线的焦点,但在音乐界制作人们才是那个核心。一家音乐公司想要发展可以没有好的歌手但不能没有好的制作人。看看欧美的流行音乐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制作人制作出足够的精品音乐。隔邻的日韩也是同理。当年的韩流音乐风靡一时靠的不光是那些偶像团体还有几大娱乐公司和背后的制作人们。台湾乐坛的没落不是因为歌手们不能唱了,四小天后和周杰伦、王力宏他们这些歌手代表还不到四十岁,而是没有制作人愿意埋头制作歌曲了。只靠着歌手们自己去创作实在是太困难了,连周杰伦这样的全才在巅峰期也要有自己的公司在后面做推广。
韩国知名制作人李秀满
有人说乐坛的现状就是凋零了,大环境如此就算制作人们还能写歌编曲推广发碟,又有多少人能买呢?这几年随着正版化的法规调控,数字音乐市场其实每年都有很大的提升,以前的听众可以花几十元买张实物专辑,现在只要几块钱就可以买一张数字专辑。开个音乐付费会员也就十块钱的事,看看去年的数字音乐销量榜,李宇春、鹿晗、吴亦凡的粉丝都能有百万张以上的购买力。赵雷凭着一首《成都》也实现了爆红,出的数字专辑《无法长大》卖了近40万张。购买力不是问题,只要真的是好的歌曲。可惜台湾新的制作人还没有成长起来,那些前辈们已经都成了生意人心不在制作上面了,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以说台湾流行音乐的没落和曾经那些音乐制作人走到台前来是互为因果的。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今天是巨蟹座小揭秘系列,闲话十二宫每天一个系列,精彩内容期待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