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贝拉对于很多爱唱歌的朋友而言还是会略微陌生,今天尚摩悦声演唱学院推送的名师大咖正是国内阿卡贝拉先驱推动者之一的梁古驰老师,我们也借此机会来聊一聊精彩纷呈的阿卡贝拉。爱唱歌的你一定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阿卡贝拉是无伴奏人声合唱,也就是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歌曲作品里的所有声音都是由人声构成的。
阿卡贝拉是意大利语A-cappella的音译词,它是在教堂里的意思,衍生是指在教堂里的音乐,它之所以有无伴奏人声合唱的意思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在教堂里表演的曲子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华丽,而且歌词也越来越难听懂,失去了宗教歌曲传教布道的意义,因此教会为了改善这个情况,提倡简单朴实的音乐,无伴奏纯人声合唱就这样诞生了。
从那时到现当代,阿卡贝拉的音乐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接下来我们主要以现代的阿卡贝拉来做介绍。
首先来介绍乐团的组成,以演唱组合来举例大家会更直观。比如,五月天团队里,阿信担任的是主唱,对应在阿卡贝拉团队里也会有主唱;而五月天的冠佑是鼓手,这个角色对应在阿卡团里是人声打击,也就是用人的声音制造出打击乐的声音,英文是Vocal Percussion,简称VP;再看五月天里的玛莎是bass手,阿卡团里也会有bass;而五月天里剩下的怪兽和石头这两位是吉他手,他们在乐团里负责让音乐有和声的感觉,有的乐团可能是键盘手,功用也是制造提供和声伴奏,所有阿卡贝拉团里对应的是负责唱和声的。
不过因为阿卡贝拉是纯人声合唱,团队里的每个人角色并不是固定的,会换来换去,你会看到有时候主唱是这个人,有时候是其他成员,甚至贝斯和人声打击都会出来唱主旋律,这就是阿卡贝拉锻炼人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可以表现的时候,它的变化也是非常的多。
除了人声打击,其他人我们会以音域来区分他们的声部,以最简单的编制五个人来看,VP以外有男低音(bass)、男高音、女中音、女高音。复杂的编制里还会有男中音、女低音,或者一个声部不止一个人的情况,之后有机会慢慢介绍给大家。先用一首歌曲的演绎直观的告诉大家,在一个阿卡贝拉演唱团里,成员的组成分工究竟什么样。
从11世纪的七个固定音节,经历宫廷的巴洛克风情和古典贝多芬的庄严肃穆,演化至19世纪初期的灵魂乐和爵士,摇滚的喧闹和流行的,人声团体Pentatonix的5个人仅用4分钟和声就演绎了近一千的音乐发展史!他们唱出的那些音乐,大家都听出了谁?
阿卡贝拉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的教会音乐,早期最具代表性的阿卡贝拉曲种是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s)。
公元14世纪,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Acappella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番新的景象。约斯昆德普瑞、帕勒斯替那、蒙台威尔弟的作品,都是传统阿卡贝拉曲目中的瑰宝。此时期的Acappella以牧歌(Madrigal)最具代表性。
17世纪后,受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之影响,西方乐器的发展迅速,小提琴、钢琴等成了作曲家的至爱。至19世纪,管乐的性能也有显著的改良,管弦乐大盛,就是歌剧、艺术歌曲(lied)、合唱歌曲等声乐乐种,通常也都应用到乐器伴奏,无伴奏合唱可说是进入了消退期。
也许是物极必反的缘故,到了20世纪初,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纯人声合唱,Acappella重新流行起来,并发展出近现代的版本。这阵Acappella热先由美国开始再逐渐蔓延至欧洲以至世界各地。
1968年5月1日,来自剑桥大学英皇书院的英皇合唱团(King’s Singers)首演。1971年,组合Persuasions凭歌曲“We Came to Play”打进流行榜(Billboard 200),翌年更凭歌曲“Buffalo Soldier”登上第88位。这成绩一直保持了12年,之后才被组合The Flying Pickets的“Only You”赶过,这歌曲登上了流行榜首位达5周之久。
1975年,Bernice Johnson Reagon用反复重录的方法,制作了歌曲“Give Your Hands to Struggle”,一般认为是第一首一人阿卡贝拉歌曲。3年后,Viv Fisher利用多声部录音的技巧,把一首名叫“Blaze Away”的铜管乐曲的所有声部用声音模仿出来。1984年,Bobby McFerrin推出了“The Voice”,也是很出色的「一人录音」。
1980年代可算是阿卡贝拉高峰期,产生了许多出色的新组合,擅唱Pop/Rock风格的Rockapella在美国Brown University诞生。80年代中期以后,在美国的大学校园,每年也有近20个新组合成立。
尚摩悦声演唱学院线上录播课程和直播课程均以开通,欢迎学唱练唱的朋友加入,咨询报名:15301052533(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尚摩悦声演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