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01:43:59
近年来,数字音乐消费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听音乐习惯的改变,但却因此催生了音乐产业的“点击诈骗”,而且有人预测,这种现象会在今年愈演愈烈。
简单的说,“点击诈骗”主要表现为通过自动“机器人”模拟人类网上浏览行为,并通过反复点击的方式,从点击付费的商业模式中赚取收入。
如今,Spotify、Deezer等音乐流媒体已经成为“点击诈骗”的新目标,原因很简单,音乐流媒体大多以听众点击收听数量为基准向音乐人以及词曲作者支付版税。
eZanga.com是一个为网络运营商提供反数字造假服务的网络广告商,其CEO Rich Kah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机器人会乔装成为假的音乐人,模仿那些流行音乐作品的音调并制作出假的音乐,然后在流媒体播放器上反复播放这些音乐,以点击播放量换取版税收入。这些诈骗犯还会使用多个spotify的账号,以逃避追踪。”
“如果大家发现这种情况却不报警的话,一切只会变得更糟糕。”这种点击诈骗过去主要针对银行,但近年来银行在这方面越来越警惕,所以他们便开始转向其他领域。
据报道,点击诈骗总金额每年高达100亿美金,但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数据表明其中涉及音乐流媒体的数额有多少,以及这种诈骗行为对音乐流媒体服务商造成的影响有多大。Rich Kahn称,程序员们正在开发更为成熟的电脑程序,以此将某些行为暴露在警察甚至是国际刑警的监控“雷达”之下。
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已经开发出一种系统算法,通过扫描某些因素,推断出人为虚假点播收听音乐的行为,例如某些用户过度点播试听少量音乐。此外,这个系统还会移除一些可能涉及人为操纵点播试听的音乐内容。
一位来自某瑞典公司的官方发言人在接受CNBC邮件采访时表示:他们最近正在不断地升级相关的系统算法,以此确保可以将那些人为伪造或操控的流媒体播放筛选出来。
“是诈骗还是反抗?”
总所周知,除了这种被视为非法行为的点击欺诈,一直还存在着反对音乐流媒体服务商为音乐人支付过低版税的“声音”,因而不少反抗者以此为由采取了特殊行动。
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例子就是美国密歇根的一个乐队Vulfpeck被爆通过请求粉丝收听他们一个其中包含10首没有任何声音的“音乐”专辑,从中获利20,000美金。
此外,一个名叫Ohm & Sport的美国乐队在去年夏天制作出了一个名为Eternify的app,允许用户以30秒循环的模式收听音乐,以此增加音乐人从Spotify获得的音乐版税收入。
Ohm & Sport的乐队成员Henry MacConnel和Lukas Bentel在接受CNBC的邮件采访时说:“拥有大量粉丝和听众的音乐人往往才是Spotify或其他的音乐流媒体服务的最终获益者,这也意味着,音乐流媒体的成功一直倾向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音乐人的。”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Ohm & Sport乐队对流媒体服务商的不满。
在短短的三天内,Eternify的用户便扩展至全球140多个国家,但由于违背使用条款等问题停止了继续扩张,Spotify方面表示已经开始着手联系了Ohm & Sport乐队,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尚未得知。但Ohm & Sport方面声称公司已经在app中添加了更多已经编辑好的播放列表, 以此继续帮助非知名音乐人获得更多的发展。
(编译文章,原文出自CNBC)
▼
电音媒
“Jump_Media:做比你更专注的电子音乐媒体”
关注全球电子音乐动态;
关注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
讲述电子音乐人的故事;
推荐好的DJ,记录他的想法;
推荐新的电音活动。
▼
音乐VF
“MusicVanityFair: 名利场上那些事儿”
“人的一生,不就是一错再错的错下去吗?”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你怀疑命运,我相信生活”
致力于讲述普通人生里,与成长有关的远大抱负、真实焦虑与隐晦快感;
人物访谈,音乐、文化、哲学、宗教、世俗、名利从来都紧密相连。
▼
黑胶实验室
“Vinylab:关于黑胶唱片的一切”
定位:黑胶唱片业的发展;
探讨黑胶唱片/唱机跨界经营模式;
讲述关于黑胶唱片的收藏故事;
推荐经典黑胶唱片;
推荐新发行的黑胶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