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跟朋友讨论中国民谣的时候,他说:中国真正的民谣王者应该是王洛宾,《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那多经典啊。
对于用新疆民族乐代表中国民谣,我不大同意,但新疆音乐属于中国民谣这点我很确定,除此之外肯定还有内蒙呼麦、山东快书、苏州评弹……中国地大物博,56个民族,民谣?呵呵,那真是太多了。但这不是你理解的民谣,不过没关系,以上这些我不称其为民谣,叫“民歌”吧,宋东野究竟红没红?来看看微博
哟,不错42万,董小姐的威力确实非同凡响。再看下面
![]()
我擦,区区一个官博104万,还不算这些成员自己的微博哦,他们唱过啥,团队里都有谁,我一个都不认识。好吧,来个多少认识点儿的
![]()
宋胖子完败!
也许你会说,宋冬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民谣,但是上面这俩韩式组合也不能代表中国流行音乐,在此只讨论音乐界近年来的新产物,已经成熟和成功的歌手或组合没有评价的意义。
民谣已然大热,不过是文艺青年在自我圈子里的意淫罢了,尤其网络社交开始之后,我们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变强,获取信息的自我意识萌发,有时会误以为自己关注的就是群体关注的,可是泱泱中华13亿人口,文艺咖们只能算沧海一粟了。你所理解的民谣,可能受众群都不及我之前提到的“民歌”。
如果你是70后,肯定会对摇滚乐的辉煌十年记忆犹新,崔健、窦唯、张楚、何勇、唐朝、黑豹、罗琦,当然还有高晓松、老狼,民谣和摇滚是不分家的,他们构筑了一个音乐界的乌托邦,可是结果呢。
![]()
欧美音乐的中国化延续,不像“民歌”那样具有根植能力,可以直接种到老百姓心中去,有的只是思想的激荡,塑造不出意识形态,如果让你喝着星巴克听《My Funny Valentine》,一次两次刷刷bigger还行,待一个月你肯定厌烦,咱们骨子里就闹不明白爵士乐是咋回事,长期旅居国外,或者华侨华裔另当别论。
当然,狭义上的流行音乐(娱乐圈的造物)也属于欧美音乐体系,但是你看周杰伦就红了这么久。周杰伦红,除了他才华横溢,还有个重要因素:唱片工业和娱乐媒体,周杰伦式的人物中国绝非只有一个,但是周杰伦式的娱乐圈奇迹恐怕是空前绝后的,至少他扛住了MP3时代的毁灭性灾难,周杰伦式的歌手也成为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幸存的“哺乳动物”,存活至今。而本就先天不良的民谣音乐,在浩劫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在此请允许我批判一下中国的出版业和知识产权体系,你们的无知无能毁掉了多少杰出的音乐人,毁掉了华语乐坛的生命力,你们该当历史的罪人。
![]()
周天王结婚生子去了,他的时代总也要落幕的,就像香港“四大天王”落幕一样,但是幕后黑手不会善罢甘休,娱乐圈还会继续运转,找出新的替代品,“掏粪男孩”恐怕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不想说“中国已经没有音乐,只有娱乐了",但现实比我们想象堪忧的多。当然大多数人恐怕觉得,娱乐又有什么不好呢,只要音乐还能免费下载就成,这我就没话说了。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所以对孩子们的音乐品味了解颇多,据我所知,喜欢EXO和TF的孩子,数量比重委实不小,这些受众以后会把华语乐坛推向何处,不敢想象。
另外,别提好声音、好歌曲,它们的效应和形象固然积极,但说到底仍然是在消费,初衷很好,但别期望药到病除,这贴方子治不了华语乐坛的痼疾。
前阵子看了《鸟人》,颇有感想,民谣圈之于娱乐圈,简直如同百老汇之于好莱坞,看来歪果仁也有同样的愁绪啊,但是小金人承认了《鸟人》,算是给了一个欣慰。
回过头来,也应该乐观,《当你老了》还上了春晚呢,而苏阳、低苦艾、马飞、马条、赵牧阳(向鼓王致敬)等西北民谣艺人也一直在尝试更新的民族音乐融合方法,这是好事,也是希望。
![]()
民谣不红,因为艺术和娱乐一直都很难完全融合,那就摈弃后者,别管红不红,爱自己所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