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01:40:40
其实,让孩子从“被逼”练琴到“享受”音乐的乐趣,是钢琴学习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练琴纪律,这种纪律一旦养成,“逼”就会不复存在。
下文中整理出了部分关于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练琴纪律的方法,以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初学期琴童年龄较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所以,每次15-20分钟的练习后需要休息,按照自身学习接受程度,每天练习1小时左右,随着年纪长大,练习时间越长,同时,也可运用零碎时间,10分钟、8分钟也可练一个段落,给孩子养成时时碰琴的习惯。
学钢琴和学习其他事物道理是相通的。练习、进步、收获,即成良性循环;不练习、停滞、沮丧则开启恶性循环。
所以,必须要将老师布置的乐谱练熟,如果练习不足、课前临时抱佛脚,自然会被要求再练一周。而没有新曲进度,对孩子而言就没有成就感,也会觉得烦躁,导致恶性循环。
孩子说没兴趣、不想学时,家长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先观察孩子是“害怕挫折”还是“不喜欢音乐”。
多数时候,孩子只是没把上课内容练习好,害怕去上课,或是正学习新的技巧,遇到瓶颈而退缩,也有可能只是想有更多的玩耍时间。通常唉唉叫时,就是孩子卡关,是需要突破闯关的时候。冲过关卡,就是下次成长进步的开始。
如果孩子一说不想学,家长就毅然停止,而没有针对问题解决,弄清楚逃避的原因,那么孩子碰到其他困难、或学习其他才艺时,半途而废就会常常出现。
生活中尽可能多的让孩子接触音乐,时间久了,音乐就会成为生活的一部份。
比如养成常常播放音乐的习惯,让孩子常常听、时时听,再比如多观看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影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多去观看音乐会、音乐剧等表演。
所以,别一开始就想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钢琴家,而是让TA能够聆赏、喜好、享受音乐,这是生命中美好的礼物。至于梦想是否成为音乐家,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对于比赛、考级等我们不可只批判它的缺点。在比赛上,是可以观摹、聆听他人弹琴过程的,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看台风、听音色、节奏、情感,见贤思齐,亦有机会自省弥补不足,这都是培养聆听、鉴赏音乐能力的方法。
同时,胜不骄,败不馁,也是比赛中可以练习到的,这也是培养心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习惯成自然,而小朋友练琴习惯的养成在初期确实是被“逼”出来的,但科学、诱导的方式“逼”出来的习惯却是最有效,也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
海伦·HAILUN ▏为钢琴而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