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 校园民谣,那些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

2022-03-08 03:07:36


楼兰音画周一主题系列(第一期)

民谣主题系列之一 

《赵雷,一首民谣唱出心底的调子》

民谣主题系列之二

《你知道“麻油叶三巨头”吗?》

民谣主题系列之三

《校园民谣,那些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

民谣主题系列之四

《一场关于春天的吟唱》




每当静坐窗前回首青春,那些所有真实的、虚幻的、美丽的、迷惘的片段,如一个个小故事记忆了一道道青春的风景。而当它悄然随风而逝时,除了美丽,谁还能清晰地记得它的每一种色彩,谁又能把它讲述得像那个瞬间一样生动。

而有那么一首歌也许会伴我们成长,歌声像流水漫过记忆,留下不可抹去的烙印。也许在一首歌里,就那样触动了心扉,回忆起所有曾经逝去的过往,美丽温暖了心怀。一曲沈庆的《青春》,静静中已听到流泪,那木吉他的声音就这样把你我带向了远方……


《青春》仿佛一个远行的流浪歌手溶入夕阳前写给女友的一封告别的情书。仿佛三毛笔下孤独的剪影,飘泊中美丽的挥手,那一种万水千山独行的浪漫,一去不返的神圣,都被沈庆写得如此优美、清朗、苦涩和无助。沈庆的歌最适合一把木吉他的弹唱,淡淡的忧伤在一份孤独中沉入心底。1992年沈庆创作录制的《青春》,是一首引发大陆1994年轰轰烈烈“校园民谣”之契机的经典之作。

追溯校园民谣的发源最早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音乐大多是雅乐,曲调冗长沉闷,学生们对此十分不满。1868年,品川弥二郎创作了一首《阿宫先生》,校园民谣的雏形便出现了。这首歌曲明快、短小、抒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立即受到了很多青年的喜爱。

70年代中期,校园民谣在中国台湾兴起并迅猛发展。台湾校园歌手佳作不断,像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刘文正的《雨中即景》等。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

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就是来自台湾。1992年沈庆的《青春》如一颗小石子荡漾了“校园民谣”这一片深海的涟漪。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园民谣Ⅰ》(1983-1993)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发行,制作人黄小茂,从此校园民谣有了自己的名字。在这盒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高晓松、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上铺的兄弟》,它们将校园民谣推向了巅峰。

 老狼的音乐世界,是一个纯净的校园民谣世界。“教我们青春的蓝蓝的天,漂流在四方的痴心少年,让我们心醉的似水流年,看我们万水千山走遍”。当年《爱已成歌》如今真的成了一首回忆的老歌。

他在二十年的岁月里,将校园民谣的精髓一路传递了下来。二十年时间,三张专辑若干单曲,首首都是经典。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狼演绎的这些作品背后,几乎云集了中国校园民谣,后校园民谣,以及和校园民谣有着相似气质的创作者中,最精英的一个群落,比如郁冬、高晓松、高枫、许巍、卢中强、小柯等等。但在老狼的演绎下,却能形成一种只属于老狼的风格。

老狼的校园民谣世界丰满立体,不仅仅只是朴素到只有一把吉他,一个人声,且不厌其烦地说着同桌的故事,或者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老狼的音乐世界,既是一个纯净的校园民谣世界,也是有着各种情愫、各种理想、各种情节的知性世界。他的声音没有声嘶力竭,没有千回百绕,那种恰到好处的力度,那种属于忧伤的温度,那种飘然洒脱的风度,似乎更像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血脉,在音乐里的一种继承。他的歌声,总是能够让人想到许多诗人的背影,文人的侧面。

“……当岁月  和美丽  已成风尘中的叹息

你感伤的眼里  有旧时泪滴

相信爱的年纪  没能唱给你的歌曲

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

《恋恋风尘》青春匆匆不留痕,但老狼却把这些青春里的爱,都唱成了歌。如今的校园已经不再是昔日纯粹的象牙塔,校园民谣需要的那种纯净、纯粹,以及不问世事的环境与土壤,也因此而丢失。校园民谣也已经在和世事的融合中,少了点自己的单纯,多了点世间的彩色。

曾经校园承载着多少人的梦幻心愿,寄托着多少人的美好回忆。当青春走过,所有的过往都化为一段段清澈旋律沉淀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并不断拨动着心灵的琴弦,这就是校园歌曲的纯真年代。校园民谣与民谣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在音乐形式以外的内在,流淌着特有青春、人文的书卷气。熟悉的旋律引起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一首首难忘的歌曲流过时间的长河,汇成永远的经典。

“……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 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 曾陪她们开放

……”

还记得朴树的《那些花儿》吗?那个行走在斑驳岁月里的少年和那些被风吹散的花儿一起深埋在我们的记忆里,如果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幸运的是我们一起盛开过,这就足够了……

这么多年,朴树的歌伴随着一批人从莽撞的青春走向成熟稳重的中年。或许今日,你听到那年的《那些花儿》会忍不住大声哭起来,你听到他在十年后回归的《平凡之路》,会同样感慨自己走过的路。

 朴树,他像麦田里的守望者,孤独地面对世界,守望着自己的信仰。音乐是载体,他的执着,带给了我们很多超出音乐本身的欣慰与快乐。在这个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年代,他却依然抬起头,看见了月亮。

 高晓松评价:“朴树的歌词特别诗化,嗓音又特别脆弱。他的歌就像诗一样,脆弱就会特别打动人。”他的脆弱,他的抑郁症,他的躲藏,成为他淡出大众视野后人们对他的唯一怀想。而这份怀想也成了一种绑架,人们对他的怀想,也是对他当年作品风格的既定概念,好像《白桦林》《那些花儿》《生如夏花》就是朴树本人真实的模样。后来的《平凡之路》,朴树这样说:“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走过平凡之路,归来时,亦是一颗赤子之心。”

“那一年 你正年轻

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

那理想世界 就像一道光芒

在你心里闪耀着……”

《那一年》许巍,是一个应该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记上重重一笔的名字。作为早期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把他归为校园歌手似乎不妥,但一万人的学校里就有八千人喜欢他的作品,同时他身上特有的人文气质和书卷气,也让我们相信他在校园民谣中的地位。

如果1997年4月,他的首张个人专辑《在别处》有着浓重的摇滚色彩。而从2000年11月,第二张专辑《那一年》之后,明显是民谣的风格了。2002年12月,出版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音乐风格忧伤、温暖、舒服、动听。

“在阳光温暖的春天     走在这城市的人群中    在不知不觉的一瞬间    又想 起你……”

2004年12月,推出第四张个人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专辑中《曾经的你》“曾经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好男儿胸怀象大海,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的冷暖,这笑容温暖纯真”是对那些无悔青春的祭奠。

这部专辑作为个人创作分水岭之作,告别了过往的茫然不安、激情犹疑,走入温暖闪亮的世界,更贴近真实也更贴近生活,咏叹过去亦赞美当时。有人觉得平淡无味了,不够张狂不够呐喊,但这才是许巍走向人生彩虹的时刻,并且踏踏实实的在路上。

2008年底,许巍又推出了第五张个人专辑《爱如少年》。这是许巍深刻感受生活后,对爱与生命的歌颂。他知道如何不爱所以爱,他尝过痛苦所以欢喜,他度过黑夜所以光明,他仍在音乐之路上前进追寻,却已迈向清晰的目的地。《故事》、《家》、《少年》、《幸福》、《爱》、《四季》、《天使》,许巍用广袤的命题洞悉一切,单纯如一少年,怀抱好奇,怀抱理想,怀抱宽容。许巍音乐里的宁静致远已经到了彩云之巅,纯真的少年之心才能打开生命的窄门。《爱如少年》,正是许巍独特音乐人格所展现的风格。

2016年,许巍唱了高晓松的《诗和远方》,刷爆朋友圈。却少有人关注到他之前的那首单曲《第三极》。歌词这样写道:“何必管一片海,有多澎湃,何必管那山岗,它高在什么地方,只愿这颗跳动不停的心永远慈爱……”

是的,有他在,青春就不绝版。有梦在,少年就永远可爱!

校园民谣的土壤永远在那些心怀无限梦想的校园里。这些音乐很多是已经离开校园的人唱给还在校园的人听的,歌声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想起了校园生活,被音乐感动,在音乐中成长,校园的记忆是永远难忘的。

2001年两位毕业于清华大学、酷爱音乐的才子卢庚戌和李健组合“水木年华”。他们因为对音乐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在清华默然的熏陶中如约走在一起。他们从大学中的惺惺相惜到签约后的相得益彰,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过人的才华与人文的风范。在李健沉静忧郁的嗓音中,冷艳华美的气质瞬间显现,在卢庚戌热忱沙哑的演唱里,往事的追忆扑面而来,令我们的心怦然而动。在他们和谐的编配下,水木年华拥有了自我的光辉。在他们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深厚、和谐、高贵和健康,这些优秀属于水木清华,属于这支积极进取的组合。


同年九月水木年华发行首张专辑《一生有你》。作为拥有高学历背景的“水木年华”组合,在那个最为癫狂的年代几乎是一夜成名。清新动听的曲风,质朴无余的风格,让他们几乎横扫了整个华语乐坛的颁奖典礼。但是在鲜花与掌声簇拥时,由于李健和卢庚戌在音乐理念上的不合,卢庚戌认为音乐势必要走商业市场,而李健认为对音乐独立风格的坚持才是对艺术的尊重,于是李健决定离开水木年华,单飞发展。

“音乐靠的是情感、情怀、感动度。”李健长期以来执着于自己钟爱的音乐,以虔诚的态度屏蔽周遭的喧嚣和烦扰,谦虚的接受万千宠爱,他淡得像一缕清风,也浓得像一杯暖茶,清新、温暖后,是沉淀下来的回味无穷。也许最孤独,也是最清醒的坚持,为李健奠定了在中国大陆原创乐坛不可替代的位置。他身上有一种温煦的光芒,在喧闹的人群中浅吟低唱着。为什么喜欢李健?或许是因为,他满足了我们对理想生活的所有想象:和自己热爱的一切在一起,为诗意与美好而活着。

在他的歌里,有金色的麦浪《风吹麦浪》,有惊鸿一瞥的恋人《一往情深的恋人》,有清亮的湖畔《贝加尔湖畔》,有月光如水的故乡《月光》……

李健的每一句歌词,都是如诗的画卷。

李健的每一次浅唱,都像梦中的飞翔。

他唱出了我们想要却还未抵达的生活。

 

此篇终结时,作为后现代校园歌曲代表的《丁香花》是不得不提的。毕竟,这是第一首也是最后一首在网上成名的校园歌曲。

而唐磊也因为这一首《丁香花》成名。他的歌声旋律简单、流畅、耐听、动人。歌词直白,有着较强的叙事性和画面感。嗓音未经修饰,有质感、有张力。

这首《丁香花》在网上流传了很多创作背后的故事版本,其实不管是否真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歌曲本身传达过来的那种凄婉哀绝之情,无不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喜爱《丁香花》的歌迷。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

……”

暖暖的冬阳,唐磊轻拨琴弦吟唱,感动在心间流转,这一刻,音乐消退了悲伤。

校园民谣如果作为一种音乐,也许会像一阵风般地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我们相信,它会永远延续下去。

 


文稿采编

筱蕊:沉静一颗心聆听音乐,感知一切美好的存在。


往期精彩


你知道“麻油叶三巨头”吗?
赵雷,一首民谣唱出心底的调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需授权

责任编辑:千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