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02:24:11
栏目编辑 丨 学生通讯社
图片来自网络
"唱我们自己的歌,听我们自己的故事。"用民谣音乐来挽留心中的纯净,用民谣音乐驱赶闹市的喧嚣。
你若问我什么是民谣?我不敢妄加定义,只是认为民谣的精神在于自我。不去理会别人的看法,不去在乎太多裸露的情感,只是单纯的自我体会,自我表达,自我传递。这就是民谣,没有摇滚那么狂热,没有爵士那么华丽,但它有自己的风格,甚至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它让人过耳不忘,欲罢不能。
有时在感慨,不知还要过多久还能再出现一个像罗大佑这样的人,”感知过去,明眼现在,预言未来”。时代变换之快,也许罗大佑真的将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民歌者。那个的时代衍生出刘文正,李寿全,李建复,胡德夫,叶佳修这些民谣马力,现如今他们都只留下淡淡身影,给人回味,或将是断殇。真不希望有一天,年轻人会像问起谁是伯牙一般,谈论起他们。
翻看着从前的书籍,聆听着校园的音乐,我是如此羡慕,羡慕老狼,郁冬,晓松,小柯,朴树,水木他们所生长的年代,那时的他们用无悔的青春与热情在纯真与冲动之间找寻梦想与灵感,那些话语和旋律映照的青葱岁月注定将无法复制,同时成为当下的缺失。
那时的更在他们,或许不用呐喊,只要娓娓道来心中的一切,就足够把别人拉到自己的故事中来。正如他们所说,那是个有诗人的年代,而现在又有谁还在用诗人自居呢?
每每再次听到许巍,陈升,这些贯穿了民谣历史直线的记录者,唯一的感觉只是他们若隐若现,仍不可缺少,不得不承认,他们曾经开导我们许久,也不得不面对他们的歌声已经渐入深度,难以自拔。
我总向周围的朋友介绍好的民谣音乐与歌手,钟立风,万晓利,周云蓬…但大部分的回答是敬而远之。
我理解这是为什么,因为似乎形势注定了现在人们所愿意接受的必定是伤痛与情爱的反思之物,或是高亢嘶哑的声线,没有人愿意过多去听一个歌者阐述自己心中不同情感的描述,歌唱反而成为一件复杂的事物。人们要从中听出伤痛,听出疗伤,听出技巧,恰恰很少肯听来自源于生活最真实的感情。
这是可惜的,民谣如今由过去的大众传唱渐渐演变成为小众的圈子,尽管如此,喜欢的人还是会有的,而且那些永恒的民谣歌者与他们的音乐正是符合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与一种穷奢极欲的享受。
不过还好,现在还有李健,张悬,吴青峰这些好的民歌者在继续传唱,正是他们用自己内心构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境,那将是民谣的曙光。
而我们继续热爱民谣,民谣始终在路上,这路上结伴而行的人会越来越多,歌声会越来越悠长,明亮。这是我们自己的歌,是最纯粹的心灵。
今天,民谣风吹进了政法校园,就像是春风一般,抚平你我的伤痛,用沙哑的喉咙歌唱青春,民谣不死,青春不散,我们在这里等你。
树上吉他
风典 民谣记
没有故事的弹唱不叫民谣
本周五晚19:00
AJ33
我们不见不散
本期责编:高兆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