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0 01:25:25
20年了,我依然记得很清楚,1998年直到12月8日长春才下了入冬的第一场雪,那一天晚上我坐上南下列车开始了短暂的“北漂”时光。那是在刚刚踏入媒体圈半年的时间,我被派到北京驻站。
在北京日报社停留的那段日子里,我在闲暇时到处乱串,有一天看到了全彩色的香港报纸,那是按要求每周必须集中销毁的外媒。
有一份《东方日报》的娱乐版上就明晃晃地在头条位置印着赵薇的头像,那是一条什么新闻不太记得了。总觉得香港的娱乐那时候应该是刘德华、张学友这样的天王占据头条才对啊。有点震撼。
那应该是《还珠格格》在大陆首播的那段日子,忽然间铺天盖地的到处都是小燕子。
转年之后,由于在更多卫视和地方台落地播出,小燕子更是火得一塌糊涂了。现在还记得那个冬天里最火的,男的是程前,女的是小燕子。可惜两个我都不感兴趣。
程前总给我油头粉面的印象,后来果然爆出艺德不佳的传闻,和他德艺双馨的老爹程之简直天上地下。
曾经主持《欢乐总动员》的程前,那曾经是卫视中唯一可以对抗《快乐大本营》的综艺节目。
《还珠》勉强看了一集,忽然发现之前电影《黄飞鸿》中演孙中山的那个家伙,在这里面说话没那么矜持了,演起乾隆来夸张得让人不舒服,而且这之后再演别的也总带着皇帝的派头。
在《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中,张铁林饰演孙逸仙。
琼瑶剧在我家一直是我老娘的心水之物,在实在没啥可看的90年代初的某个寒假,很勉强无奈地看完《几度夕阳红》后发誓再不要受琼瑶剧的折磨。
但不管怎样,赵薇火遍两岸三地,是华语娱乐圈第一个从大陆火到两岸的明星。一部《还珠》先是在台湾创下新的收视记录,转到大陆播出依然创下至今依然晃眼的收视纪录。
即便在很瞧不上大陆影视的香港,也让亚视引进此剧后一举咸鱼翻身,打败了骑在自己头上几十年的TVB。只可惜自己不争气,那夜成为它最后的辉煌。
在千禧年前后的娱乐人物财富排行榜上,有媒体标出那两年火得令人瞠目结舌的赵薇资产暴涨到两亿!
两亿啊,她同班的黄晓明同学在她走红时还为赚到1500元的广告费窃喜,她的另一个靓仔同学陈坤还在到处试戏,她已然成了媒体捧出的四花旦之首,风头完全碾压过徐静蕾、周迅、章子怡三位。
那一年我的工资才刚刚过千,过亿绝对是个令人直接崩溃的数字,让我一下子开始检讨自己,从此开始关注这个同龄的女人究竟为啥那么赚钱。
尽管对她演的剧,无论是《还珠》系列,还是《情深深雨濛濛》《京华烟云》都一直提不起来兴趣,但是她的歌喉在走过青涩之后,确实有几首听起来还不错的歌让我反反复复听了好长一段时间。
尤其是那首让人对她的演唱另眼相看的《我和上官燕》,是那一年各项音乐典礼上的常客,成为她演唱事业的巅峰标志时间一晃已经是13年前的事了。
在赵薇总共个位数的专辑中,拥有《我和上官燕》的这张《Double》绝对是质量最高的一张。
人说赵薇在这张专辑前的七年,是中国娱乐史浓缩的七年。
人红遭人妒。大陆观众也从当初仅仅在传统媒体上认知明星开始步入互联网开启的BBS时代,传统媒体不再拥有唯一的发声权。
新千年开始的赵薇也开始了红的发黑。军旗事件、演出被泼大粪事件,等等,我不知道幕后操作者是何居心用意,但是对一个女生出此狠手,怎么看都比较过分。军旗事件可以说她不成熟,但也能看出民族主义情绪暴涨的大国小民的不自信。
时光流转,二十年过去,这一两年赵薇再次陷入“低谷”,。
而早上偶然听见她歌声时赫然发现3月12日就是她第42个生日,于是再次打开曾经熟悉《我和上官燕》,再度感受一个女子这些年的不平凡经历。
在很多人眼里,赵薇根本不会唱歌。
即便在2005年之前她已经发行过三四张专辑,含有《爱情大魔咒》《好想好想》等口水歌的每一张专辑,又几乎是凭借着“小燕子”的威名大卖特卖,但是在乐评人耳中她既没有演唱技巧又缺少特色嗓音,总不能靠小燕子打一辈子吧。
尽管在捧出李玟、萧亚轩、江美琪、侯湘婷、林忆莲、刘若英、李心洁、黄立行、杨千嬅等一大批好歌手,在姚谦尤其是他的小弟们看来,摆脱“小燕子”的赵薇“无药可救”。
在姚谦倾力制作出一张《飘》之后,唱片公司的编曲、制作人们对于如何创作这大陆一号女星的新专辑头疼得要命。
客观说,《飘》中还有一些耐听的歌,譬如《渐渐》《一直下雨的星期天》。专辑也笼络来张亚东、李偲菘、李伟菘等一批高手,可是在姚谦看来还配不上大陆一号女星的身份。
我看了被姚谦指令操作新专辑主打歌的陈伟给他的吐槽信。
信中对这个有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在苦不堪言,因为赵薇不具备李玟的唱功,也没有萧亚轩天生的好嗓子和好舞姿,连录音师都对她声音的单一苍白恼怒非常。
就在二人不知道究竟拿什么类型歌曲来包装设计赵薇的时候,陈伟忽然想起少年时候的偶像Barry White,那个唱灵歌也能卖出几百万唱片的黑人音乐之王。
他的那首《Love's Theme》曾经作为国泰航空公司的广告曲火遍全球。
于是陈伟直接将《Love's Theme》的旋律复制过来,又加了一段流行的Rap让赵薇独白,赵薇最有质量的一张专辑《Double》的主打歌《我和上官燕》就诞生了。
这首歌的歌词也有些来头。填词的文雅是赵薇很久之前的宣传助理,在赵薇去录音时偶然碰到。
在听说她已经在给李泉填词,赵薇于是让她也给自己写主打歌。文雅于是写出了这首鼓励所有女孩像赵薇一样努力的歌,其中两个人一起吃泡面就是当初和赵薇在一起宣传忙得颠三倒四时的情景。
原歌名叫《隔壁的女生》,赵薇不太喜欢,顺手改成了《我和上官燕》,没想到歌手赵薇从此拥有了一首属于自己的经典歌曲。
《我和上官燕》温婉清新,让你着迷谁是上官燕,感动为各自理想执著前行的两个女生,一捧不矫揉造作的少女情怀舒缓流淌,加上赵薇有些类似folk音乐的说唱式的唱法念Rap,一首励志小品浑然天成。
这一张诞生在2005年夏天的专辑创作团队也是赵薇演唱生涯中拥有的最强阵容。李伟崧、黄义达、陈伟以及大陆一个音乐特别具有辨识度的创作人加入,让专辑中好歌喷涌而出。
那首特别具有识别力的《来得及的明天》你听听看。
小燕子是不是唱出了蓝莲花的感觉,许巍的音乐总是让你情不自禁地投入而忘了感动。
《顺风逆风》《微小的部分》也都是非常细腻、耐听的歌。
尤其是后者,是姚谦拿来特别致敬“邓丽君”的华语经典《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
应该说,姚谦充分发挥了赵薇的声线特点,在适合她的音域范围内将旋律舒展开来。让本不擅长高音、花腔的赵薇唱起来自然又放松。
还有那首让她人气持续走高的《京华烟云》主题歌《发现》等等,可以说这一张致力打造“清新文静赵薇”与“时尚动感赵薇”,张扬与内敛并存的专辑完全不逊色那一年华语歌坛上出现的任何一张唱片。
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也是最后一次地听赵薇的歌。
那之后忙于考研、念书、拍电影的她又先后出过两张专辑,动用的资源人力和物力不逊色于这一张,但是没再听说有什么特别值得循环播放的好歌。
之于赵薇以及她的老公和各种是非,我了解得可能不及她的粉丝或偏好八卦娱乐的网友们,也没多大兴趣。
我只记得在13年前那个流火的七月,曾经一遍遍循环听过她的歌。
谭维维《墨梅》:凝聚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文/流水纪
《墨梅》,元代诗人王冕的诗作,人人也都知道其中金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而听到谭维维在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诠释的《墨梅》,我不觉击节:
好一个不与凡花争奇艳,傲霜斗雪笑风寒!
歌曲定位制作人依然是与谭维维合作无间的刘洲,开头的纯钢琴演奏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曲径通幽之妙趣,随后弦乐、古筝、琵琶渐次融入,又渲染出别有洞天、豁然开朗之美感——仿佛诗人轻轻推开房门,看到已然积雪深深的园中,傲雪寒梅正怒放,月挂中天夜色浓,一切宛如水墨画卷,却没有刻意堆砌所谓“古色古香”中国风元素,而是将古意韵味浸染在流行元素中,反而不俗。
谭维维的诠释,如“画中人”般丝丝入扣。
演唱衍生创作的主歌时,她加入戏剧化的戏曲唱腔,如“不与凡花争奇艳,傲霜斗雪笑风寒”中的“花”、“风寒”,“屹立青岸 不与谁同 傲然尘世中”的“岸”、“尘世中”的咬字,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宜古宜今的美感;诠释依据王冕诗词化成的副歌时,谭维维又以小中见大的层次感递进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四句袖里乾坤的意境,从娓娓道来的自白,到气势恢宏的感慨,及至最后百感交集的升华——“日月浩荡中华魂 万古长春更精神”,我被《墨梅》所赋予的,从个人到民族到国家的丰富境界所折服。
这首歌,当然是在致敬诗人的经典之作,也让我们听到流行音乐所能带来的文化传承,但“墨梅”,其实也是谭维维在音乐道路上的象征:她有大家公认的好唱功和好条件,却从没有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可以轻易博得喝彩的安全地带,多年来用行动实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民族的首先是多元的”——
是的,无论早期在《高原之心》专辑中以出色演唱诠释各类民族歌曲,还是《谭某某》“开窍”后孜孜不倦探索民族元素融入流行音乐的不同可能,这些年来,我们看到谭维维从《华阴老腔一声喊》的陕北民间艺术,到深入大凉山彝族和青海藏区采风,在《中国乐队》节目中和不同风格乐队展现研究成果,以及和音乐大师谭盾合作,在音乐会中以个人solo挑战多民族唱腔带来的《中国故事》,演绎中国各民族与地区的声乐文化,包括华阴老腔、藏族哭腔、苗族水腔和陕西秦腔……
谭维维的音乐发展道路,正以超出我想象的速度成长,成长为华语乐坛绝无仅有的一朵“墨梅”,她将本民族本身就已经包罗万象、各有玄妙的文化精华,以音乐再创新的形式搭建起普罗大众易于欣赏的桥梁,让我们先感悟到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再将这份光芒映射到世界。
开垦出通往这条桥梁的道路,注定是艰难而清苦的,但谭维维和她的团队一次次用作品惊艳着我们,《墨梅》就是集民族风与中国风的又一次出色呈现。这样一首歌,不仅仅唱出文化艺术最大程度亲近大众的美感,唱出歌者本身的心路历程,也真正唱出了各具不同民族之美,而最终融汇成“中华民族”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