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河”与亚马逊相汇,中国摇滚刚一开口就征服了巴西观众

2022-01-27 19:34:54

感谢您关注孔子学院总部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孔子学院”关注我们。

当地时间3月3日,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在圣保罗的伊比拉布埃拉公园举办盛大元宵节灯会。


这次灯会不仅展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歌舞、书法、剪纸及服饰,更带来了劲爆的中国摇滚音乐。


在孔子学院的帮助下,中国民族摇滚先锋苏阳带着他的“黄河今流”项目来到巴西,开启了2018“黄河今流”全球展演在巴西的首唱。


黄河之于中国人正如亚马逊河之于巴西人,这种情感共通、文化的交融让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巴西引发强烈共鸣。

《黄河今流》巴西开唱

 


“黄河今流”一开唱即震撼全场

开场曲《珍珠卷帘》


随着开场曲《珍珠卷帘》的乐声响起,现场听众就开始狂热地呐喊起来。


“正月里来哟是新年,岑彭马武夺状元。岑彭箭射金钱眼,马武刀劈九连环……”



苏阳用宁夏方言的腔调唱着来自贺兰山下、黄河岸边那质朴的民间歌谣,歌颂着脚下的土地,抒写着对家乡普通生活最独特的感受。


高大的舞台背景则回闪着神秘的贺兰山岩画、华丽的木吉他、夯实的西北大鼓。失真效果的节奏电吉他,铿锵的架子鼓,为中国传统音乐融进了摇滚元素和强烈视觉冲击的舞台效果,带动了巴西民众的情感共鸣。


台下观众高举双手,在演出的一个多小时里一直随着“黄河今流”的音乐摇摆。现场狂热的观众说,苏阳的表演改变了他认为中国人很封闭的观念,他喜欢上了这种来自中国的民族摇滚风,希望以后能听到更多中国音乐。


随后,苏阳还演唱了《河水南流》《黑骡子》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源自传统与民间,将西北民间音乐中的秦腔、花儿等传统曲艺与当代音乐进行嫁接,借鉴摇滚的节奏感,伴着民歌的语言和旋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


苏阳看着台下与他同频共振的观众,非常感动。他说:“我一直想要追求的是音乐跨越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共鸣。舞台是展示真诚的地方,真诚最能打动人,观众们感受到了我的真诚,所以喜欢上我的音乐。”


巴西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热烈报道。巴西文化新闻电视台Jornalismo TV Cultura报道称,中国是一个繁荣的国家,巴西民众一直对中国文化怀有好奇,并且尊重中国文化在巴西的传播。此次演出的举办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增强了中国与巴西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交流。



十年积累孕育“黄河今流”


苏阳,中国民族摇滚先锋、文化歌者。早在2003年,苏阳就对西北民歌发生了兴趣,他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花儿这一西北地区主要的山歌形式。而西北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不仅为众多音乐人提供了创作源泉,其本身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人文价值。


因而自2003年以来,苏阳在创作排练间隙,一直没有放弃对西北民间音乐的采风与学习,在记录的同时他也对这些民间音乐进行了再创造。十余年的积累让苏阳有了更为成熟的想法,于是“黄河今流”计划应时而生。


歌者苏阳


这项计划的出发点是尝试去了解“现代人”背后的民间文化基因,进而通过绘画、影像、动画等多种艺术媒介,进行跨界合作,融合民间艺术形式和现代艺术形式,使民间艺术在今天再次发芽,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孔院外方院长:

被民谣歌词的诗意打动


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保利诺教授说,之所以决定邀请“黄河今流”,是被苏阳歌词里民谣的诗意所打动。他相信,歌词和音乐中流淌出的艺术家对中国黄河流域深刻的感情,会感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现场观众观看表演


对此,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婷表示认同,“这场活动从当天下午三时开始,持续了六个小时,前来参加的当地民众络绎不绝。”


目前,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开设的高级口语课中,有不少涉及中国哲学、民族、社会、历史等领域的内容,颇受学生欢迎。孔子学院近年来的电影节、音乐会等精品文化项目,也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加强中巴两国文化融通和文明互鉴。本次活动结束后,孔子学院将考虑把民谣的文本引入课堂。


据悉,随后“黄河今流”还来到巴西伯南布哥大学孔子学院和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孔子学院进行了音乐分享会,而本场演出的精彩片段也将在国内首部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中呈现。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本文为孔子学院总部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孔子学院(ID: guojiahanban)",欢迎分享与转发。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