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趣话㈢

2022-01-15 05:26:21

  偏有一歌能救命

    西晋末年,有个叫刘畴的,当天下大乱之时,躲入坞堡之中避难。有数百个胡地商人,见他颇有钱财,就围住坞堡,想加害于他。刘畴毫无惧色,拿起一只胡笳,吹起了《出塞》、《入塞》等歌曲。由于他音乐造诣颇深,吹奏得悲凉动人,勾起了胡商们的思乡之情。于是胡商们都垂首流泪,舍之而去(《晋书·刘隗传》)。

        董福祥(1840~1908)

    董福祥是宁夏固原人。1862,他也率众在安化响应。后来,清廷派大将左宗棠率军进入陕甘地区。左宗棠“剿”“抚”并用,。当左宗棠进攻义军的据点镇靖诸堡时,董福祥顽强抵抗,直到最后才力竭投降。左宗棠大为恼怒,又生怕他日后骁悍难制,就命令将他拖出去斩首。刽子手已经解掉他的上衣,又将他的辫子盘在头上,准备开刀了。董福祥忽然昂首高唱《斩青龙》一剧中的一个唱段。这个戏剧写的是隋末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被李世民俘虏后,不愿投降、慷慨就戮的故事。董福祥唱的是秦腔,声音宏亮,情绪激昂,当唱到“雄信本是奇男子”时,怒目圆睁,大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气概。左宗棠听了,很佩服他的这股子豪迈之气,立即命令停止行刑,又叫士卒替他松了绑,并用酒食招待他,亲自向他敬酒道:“本帅为单将军压惊。”后来,左宗棠又保举他当了副将。董福祥便跟随左宗棠冲锋陷阵,尤其是在平定新疆叛乱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

    清朝顺治年间,东北辽阳有个姓杨的官员,在江南任松江总督。这天,他在署中邀请无锡进士刘果远喝酒,并请了个戏班子搭台演戏。正演得热闹、喝得高兴之时,杨总督忽然对着台上大声唤道:“停一下,停一下!音节弹错了!”演员们只得停下来,并向观众大人们赔罪。刘果远好生奇怪,便问:“真看不出,总督大人怎么对音乐也如此精通呢?”杨总督叹道:“我的这条命,也就是靠音乐保存下来的啊!”刘果远忙问究竟,杨总督又喝了一大杯酒,才慢慢地叙道:“明朝末年,清兵攻破了辽东,生怕贫苦百姓‘作乱’,就把他们都抓起来杀掉了。过了两年,执政者又生怕富人‘’,再把富人也都杀掉了。能够侥幸活命的只有四种人:第一种是皮匠,因为他们能制造‘快鞋’以供军用;第二种是木匠,因为能制作各种器皿而免死;第三种是裁缝,因为他们能为战士缝制衣帽貂裘等;第四种就是戏子,因为能唱优美动听的汉族曲子,可供满洲的王公贵戚享受而留下一条命。在那些被杀的人群中,尤其以秀才最惨,一经发现,绝无侥幸活命的可能,因为他们既不能做什么活计,又好发议论,最为满人所嫉恨。我当年正是个秀才,被抓住后,清兵问:‘看你长得白白净净的,大概是个秀才吧?’我答道:‘不是不是,我是个戏子。’清兵怀疑地说:‘戏子一定善于唱歌,你试唱一首歌给我们听听。’于是我就用四平腔唱了一首曲子。清兵们听我唱得不错,信以为真,就将我释放了。你看,我不是靠着音乐才捡回了一条命吗?”说完,杨总督就合着节拍,亲自唱了一首曲子,果然是珠圆玉润,字正腔圆。众人喝彩之余,不由都感慨万分(孙静安《栖霞阁野乘》卷上)。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