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台山】关于台山音乐您知道多少?

2021-12-03 01:06:56


陈百强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乐坛的一位巨星,与谭咏麟、张国荣齐名。他的《偏偏喜欢你》、《念亲恩》、《一生何求》等作品历久常新,传唱至今!

有多少人知道,陈百强祖籍台山,是我们台山人的骄傲!


1988年,陈百强回到家乡台山举行演唱会并探亲

义演两天4场,

并在台山洞宁村设立“百强福利基金会”


同样祖籍台山的还有充满理想的摇滚乐队——Beyond,他们用不死的音乐精神,诠释了永恒的经典。

作为一个乐队,能让歌迷们记住并传唱他们的歌,让一代人对他们念念不忘,这是属于他们的光辉岁月。他们唱和平与爱,唱理想与奋斗,唱爱国与情怀,唱坚持与信仰。

一直以来,台山是广东音乐的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广东音乐奠基人丘鹤俦,广东音乐一代大师刘天一,新中国音乐奠基人之一李凌以及黄日进、陈添寿、李灿祥、陈鸿雁等众多广东音乐作曲家、演奏家,呈现了《娱乐升平》、《鱼游春水》等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经典广东音乐作品。


早在2006年,“台山广东音乐”就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什么台山的音乐这么厉害?

起源于南迁先民

台山地处南海之滨珠三角东南端。台山人绝大部分是南迁的中原氏族后裔,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善于将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再形成独特的文化样式广为流传。在北方移民不断迁入的过程中,音乐也随之进入到台山。

据考证,明末清初时期,中原古乐、江南小曲以及昆曲牌子等传到南粤,后来,五邑侨乡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继承发展了“夹房歌”“卖鸡调”“木鱼调”“禾楼歌”“顺口溜”等形式,赋予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并使这些古调融入当地的婚嫁节庆风俗中。在台山民间也形成以“八音班”为样式的民间音乐队伍,以演奏、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为主,以服务乡间红白喜事为生存依托。时至今天,“八音班”这种传统的活动样式,依然在城乡广泛存在,只是在用唢呐模拟人声演唱基础上加入人声演唱。

但由于当时仍用官话演唱,所以发展缓慢。太平天国以后,粤剧改用白话来唱,更加贴近了群众,不仅大大加快了八音班演奏乐曲和演唱戏曲结合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期,而且迅速形成了一支广东音乐的创作队伍,创作了大量广东音乐。


华侨加入西洋元素

台山音乐与华侨也有着密切联系,在近代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台山华侨身居异国,心系家乡,形成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他们既热心家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又关注后代成长。他们担心乡中子弟游手好闲而学坏,早在清末民初,便纷纷捐资在村中办起排球队、音乐社、曲艺社、粤剧社,吸引青少年开展正当的文体活动,从历史上为创建有华侨特色的文化之乡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一大批体育、音乐、曲艺、戏剧人才。


对音乐的热情至今不变

建国之后,台山音乐越发昌盛。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以演奏广东音乐为主的八音班活动,纳入了农村、城镇管理区文化室的管理和领导后,更加繁荣活跃,遍及城乡。最高峰时是1977年—1979年,全市达到156个班。

为了使演奏广东音乐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后继有人,台山一些擅长演奏广东音乐的八音班前辈,于1967年开始,以台城青少宫和台城镇第二小学为阵地成立了少儿广东音乐演奏团,历时三十余年从未间断。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位小学生参加了集训和表演,每位学生学会一至两种八音乐器,其中20多人成为专业乐手或演员。



       如今,音乐曲艺社团依然遍及城乡,成为侨乡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本土音乐会年年举办,多支摇滚乐队相聚台山,缔造岁月经典。重燃岁月激情,向传奇乐队致敬,这不是模仿、复刻,而是一种传承。


 部分图文:综合自网络   

往期精选回顾

◆   【印象台山】台山大米

◆   【印象台山】台山温泉

◆   【印象台山】台山鳗鱼您吃过没?

◆   【印象台山】茶是故乡浓



“侨警之声” 第 382  

“侨警之声” 编辑部:曾浩年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