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耳机拿到手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那就是煲机。期待煲机后耳机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带来更好的听感。
但是煲机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会儿工夫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的是时间和个人的精力。很多初级烧友都为了偷这个懒,尝试各种简单速成的方法来完成这个过程。其中就有网上流行的各种“煲机软件”。
但是对于使用煲耳机软件,个人是不推荐的。
一、危险性:
对于扫频信号,中频还好些,人的耳朵对于中频也就是1000hz左右的声音是最敏感的。但是用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也以耳朵能听到的音量差不多为标准,当你高兴地煲耳机时,它的振膜也就快完蛋了,因为这时候耳机基本上已经是超负荷工作了。
二、适应性:
煲机煲机,除开能够煲耳机,还有就是煲自己的耳朵,让耳朵去更适应耳机。
耳机就跟其他的所有东西一样,使用者也需要通过与耳机的磨合才能达到舒适的使用状态。由于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听感风格不同,耳机磨合过后的结果也是有差异的。刚拿到手和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舒适度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像有的人所说的“太微妙,反正也体会不出来”,煲机前后这个差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三、听音性:
比如一个喜欢听古典音乐的和一个喜欢听摇滚音乐的,使用相同前端煲相同耳机,最后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用摇滚音乐煲的耳机和用古典音乐煲的耳机放在一起听,即使是不太敏感的人都能直观的感受出来。听感是每个人对音乐的最大区别,所以使用煲机软件,最后出来的听感不一定适合自身。
总的来说,这种追求“速成”的软件煲机方法是十分不提倡的。其实正常的煲机虽然看似枯燥漫长,但是往往能在最后获得不一样感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享受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