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怎么演}爵士布鲁斯一家亲

2022-01-23 00:28:51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号:TimeOutshnews


这个十月,上海爵士乐迷的老朋友Jeremy Monteiro再临魔都以飨同好,与他一道前来的是被盛誉为“开创了属于自己流派”的意大利风琴音乐家Alberto Marsico。此番在与《TimeOut上海》的对话中,这对JAZZ-BLUES BROTHERS将爵士乐自由、随性的表达哲学发挥到了至臻境界,两人坦言彼此都不是正儿八经派的表演者,能在音乐中让听众感受到快乐,甚至激发出舞意才最high。

TO:这次你们俩的合作是如何促成的?

A:我是在2002在第一次去新加坡演出的时候结识Jeremy的,拥有同样的音乐审美使我们一见如故,之后我们又在Ronnie Scott’s(位于伦敦的世界知名爵士俱乐部)一起表演,我非常欣赏他的演奏方式,于是就想和他一起录制一张爵士乐专辑,整个过程水到渠成,成果也十分令人惊喜。

J:没错,曾经有看过我们现场表演的粉丝对我说“你俩肯定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吧,默契到一个话说一半另一个就能接下去。”

TO:这张专辑的整体概念是怎样的?

J:我们希望做出一张专辑,它能够传递两个人音乐共识——爵士和布鲁斯,所以我们都最大程度地将彼此对于这种音乐的感觉注入到这张专辑里了。

A:黑人音乐是贯穿这张专辑的主基调,专辑名称“JAZZ-BLUES BROTHERS”非常完整而准确地诠释了整张专辑的内涵。

TO:你们两个都分别为这张专辑贡献了数量相当的个人作品,谈谈你们都喜欢对方的哪首作品?

J:我们在巡演路上的时候,每次我听到《Lou》这首曲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被融化了,当时我听到Alberto做的混音版本后更是感动到落泪。

A:在这张专辑录制之前,我就听到过《Monk In The Mountain》这首Jeremy的作品,这首曲子的复杂和精妙让我惊讶,以至于当他提议我们录制这首曲目的时候我都有点怯怯的,还好这首曲子是我们录音第一天就完成了的,因为越到后面我就想得越多。

TO:日后会考虑一起创作吗?

J:当然,我们两个的创作风格虽然略有差别,但是随着我们合作的深入,对于彼此音乐的了解更加深刻之后,一起创作肯定会产生更多的火花。

A:我能够预见我们一起创作的样子,但从那儿开始呢,可能我们得先选好一个餐厅,哈哈!因为除了音乐,我们对于美食的热爱也是旗鼓相当的!

TO:和《TimeOut上海》的读者分享一下你们曲子背后的故事吧。

A:《Lou》是注入我个人情感比较多的一支曲子,因为它是我为一个对我影响深重的歌手Lou Rawls创作的。在我14岁的时候,有次在一家酒吧听到了一首让我至今难忘的歌曲《Stormy Monday》,这首T-Bone Walker的作品本应该是一首节奏舒缓的布鲁斯,但那天我听到Lou Rawls的中快板改编让我耳目一新,Les McCann三人乐队的钢琴伴奏充满布鲁斯风味,整个作品非常精致。而这样的爵士-布鲁斯音乐风格也在那之后一直影响着我,所以在八年前Lou去世的时候,我便写下了这首歌来纪念他。

J:《Mount Olive》是我多年前的一首作品,灵感源于一次在美国巡演的经历。那一次巡演到华盛顿的时候,乐队成员拉着我去当地的Mount Olive 教堂参加集会,我本来不感兴趣,到了那边之后,听到教堂唱诗班在风琴伴奏下演唱圣歌,那一刻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都会被那样的音乐氛围所打动。

TO:专辑中你们演绎了一首披头士乐队的曲目《Here, There & Everywhere》,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J :这个世界上像Louis Armstrong那样对爵士乐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恐怕并不多,披头士绝对算是一个。

A:我是伴随着披头士音乐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The White Album》是我十岁时候反复聆听的唱片,所以当Jeremy提议加入一首披头士的《Here, There &Everywhere》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也因此,这张专辑涵盖了一切我喜爱的音乐元素:爵士、布鲁斯和披头士。

TO:专辑封面上为何两位都笑得合不拢嘴?

J:哈哈,这是在巡演中的一幕,当时我、Alberto还有一名乐队成员在一台风琴上轮流弹奏,不知道谁在键盘上鼓捣出一个特别好玩的旋律,我们当时集体爆笑,刚好被我儿子Varian给抓怕了下来。

A:其实我们整个巡演大概90%的时光都是这样欢乐,大家讲笑话、开玩笑、不断制造好玩儿的事情,为各种事情开怀大笑。

TO:这次亚洲巡演的上海站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J:与很多正经八百的严肃音乐家不同,我们的表演非常轻松欢乐,希望大家在笑声中得到音乐享受。

A: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演出,希望上海的观众可以喜欢我们带去的音乐和快乐,与我们共度一段愉悦的时光。

TO:从之前的经历看,上海乐迷对于爵士乐的喜好程度如何?

J:我第一次在上海演出要追溯到1995年冬天了,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没有暖气,所以我不得不全程穿着厚外套进行表演,哈哈!有意思的是,第一晚表演最前排坐的都是领导官员,所以观众也表现地有些拘谨,而到了没有领导的第二晚,好多观众都跑到台前伴着音乐起舞,可以说是那次巡演中我第一次见到那样热闹的景象。虽然爵士起源于美国,但是上海可以说是亚洲爵士乐的发端,和平饭店的爵士乐队表演也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爵士乐已经是上海文化的一部分了,上海的观众不光热爱音乐,也懂得享受生活。

TO:Jeremy有过为邓丽君的专辑配乐的经历,谈谈当时的情况吧!

J:迈克尔·杰克逊被誉为是全世界唱片销量最高的歌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算上邓丽君这位亚洲天后的唱片销量吧,哈哈!虽然为邓丽君的专辑做过配乐,但我和她从未谋面,也不懂中文,只是当时同为宝丽金唱片公司的艺人所以有过这个合作,所以我也不清楚具体是哪两张专辑,不过到今天我也觉得能有机会能为这位受人尊敬的歌手做配乐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

你还可以回复以下数字:

001:TO专题精选

002:TO吃喝推荐

003:TO演出资讯

004:TO艺术资讯

005:昨夜星闻

006:上海之镜(绝版老照片,了解上海历史)

007:去江南

008:上海秘境


———————————

TimeOut上海 负责一切享乐

“携带一本TimeOut上海,一张地图,你就能享尽一座城市”

闻名全球的“城市生活”

请至各东方书报亭,地铁报亭,爱知书店,便利店购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