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17:04:50
赵聪老师琵琶演奏《飞花点翠》
《飞花点翠》是一首传统六十八板琵琶曲,是崇明派的代表曲目。乐谱最早出现见于江阴旧抄本,题曰“十二文板”。1916年海门崇明派沈肇洲所编的《瀛州古调》谱,将此曲收入其中,用工尺谱记写,成为崇明派代表性的传统文曲之一。19世纪20年代早期,我国音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将其重新整理改编,1928年在上海高亭唱片公司灌制了该曲的唱片,该曲在南方广为流传。
从音乐设计上看,《飞花点翠》这部作品突出了琵琶文曲高度概括性、抒情性的艺术特点,它以简朴而又动人的旋律表达出作曲家涌动的内心情感。
又通过优美清新的音调,描绘出霜寒时节、风吹雪花映松柏,松柏青翠傲飞雪的清雅、高洁的意境。尤其是各种加花技法,在不同音量、音色的配合下,使音乐欣赏起来更为清新秀丽。
在音乐的风格上,《飞花点翠》一曲带有非常明显的江南特色,轻柔且细腻。与北方音乐“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乐风相比,又流露出典型的“楚文化”浪漫气息,在细微中营造“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在琵琶技法的运用上,多以推、拉、吟、揉、打等技巧,使乐曲充满传统琵琶文曲所具有的那种轻柔细腻、淡雅秀丽、讲究韵味和意境的特征。
尤其是经常出现用长轮奏出切分的小三度上下往复的滑音,别具一格。乐句结束处常用清越的泛音,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乐曲高洁、深远的意境。
有如工笔写毫端:飞花点翠,点点松柏翠叶。傲然挺立,飒飒英姿迎风。如灵妙女子,舞动玄空。纤纤细腰,衣袂飘舞,翻滚,上下、前后、伸展、倒立……
琵琶音碎,不论徐疾,每个音符却是清清楚楚。手法细腻如发,意境清雅、高洁。丝毫听不出干燥忙乱之音,真可谓,手下气象万千,内心静若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