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敢说我就是音乐!因为连爱因斯坦都是他的迷弟

2021-11-02 21:35:55

我不是诗人,不会咬文嚼字;我不是画家,不会琢磨色彩和光影;我不是演员,不会装腔作势……我是大调,是小调,是和弦,是旋律,一个音符即一词,一个音调即一句,我借它们将我的心声表达……我就是音乐。”


——《我就是音乐》from [莫扎特]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的执着与追求,但却少有人知道这位“世纪伟人”对于音乐也痴迷得不行。




爱因斯坦曾说:“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明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它们的反映是不同的,可是它们互相补充着。”

 


简而言之,就是——

“我!爱因斯坦!稀罕音乐!!跟稀罕物理一样稀罕音乐!!!”

 

他聆听并赞赏很多音乐家,巴赫、贝多芬、瓦格纳、德彪西……

但他觉得每一个都不够完美,他都没办法全部接受或被吸引。

 

【请问哪里得罪了你】系列


他认为莫扎特的音乐就能让人产生“天籁”这种感受,

只有莫扎特的音乐成为了他始终迷恋的对象。

 

有人称莫扎特为“音乐神童”

 


3岁,已经能弹奏曲调。

4岁,他已经可以分辨出小提琴的弹奏跑调了1/4音。

5岁,他已经可以流利地弹奏钢琴。

6岁,莫扎特开始作曲。

9岁,能马上弹奏出一首多声部的声乐作品的伴奏部分,也能够指出演唱者的错误;

给他一个旋律他能够马上写出低音;给出主题就能写出赋格。



单凭年少作曲或许还不足以让人信服

莫扎特,作曲,从来,不打草稿

写出来,即是成品

 

在莫扎特的手稿中,只在手稿的边缘部分会有一些数字或字母,而曲谱部分则清晰整洁。

那些数字是他写音乐的时候玩的数字游戏,或者在推导基础数学公式。

对比一下,我们同样敬仰的音乐大神贝多芬




(我哪里又得罪你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系列  


当初被其父亲当作莫扎特二世来培养的贝多芬,在莫扎特面前终归也只是个凡人啊……

 

而在科学界,在90年代也有“莫扎特效应”横空出世。

 

比如,伊利诺斯大学专攻癫痫症的神经科专家约翰休斯曾给病人播放过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结果在36名病人中有29名的症状得到了减轻。




比如,《麦兜响当当》中,麦太为了生个聪明宝宝,跑去参加“莫扎特效应”学习班,没想到被分到对照组——听的是小黄曲。望子成龙的麦太只好让麦兜补习莫扎特音乐,以期变得聪明一些。




有人说,通过艺术是可以看到奇迹的。

莫扎特的传奇足以诠释。

当然,那些关于他的才华,他的人生,他的奇迹的故事远不止如此。

 

如果真的要去了解他,宝宝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将德语音乐剧的瑰宝《莫扎特》推荐给大家!

 

因为,莫扎特被赋予了颜值后,竟然连唱歌都小菜一碟了!




而且,今年年底你就可以不用远赴维也纳,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就能看到了!


致敬莫扎特诞辰260周年

斯柯达速派独家冠名 经典德语音乐剧《莫扎特》


与《伊丽莎白》并驾齐驱的德语音乐
奥地利原版引进 欧洲大陆音乐剧扛鼎之作

 欧洲一线音乐剧明星倾力呈现

《莫扎特》,神童光环下的苦、难、情 尽在其中

 


剧场: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时间:2016.12.13-2017.1.15

票价:80-1280元




很多人因为天才儿童的光环了解莫扎特,却不知道作为维也纳最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一生穷困潦倒,最终病魔缠身带走了未能完成的《安魂曲》。



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莫扎特与自己的父亲,大主教进行过激烈的抗争。生命的最后时期看似颓废的他,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熄灭了他最后的一丝激情。


此剧1999年首演于奥地利维也纳,由Michael Kunze作词,Sylester Levay作曲,全剧共有53首歌曲,分为两幕进行演出,其中包含了流行、摇滚和古典等各种风格的歌曲。 这部音乐剧概述了莫扎特痛苦而又短暂的一生,突出了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对自由的无限渴求,也描绘出由此在他生活中与父亲和Colloredoqin亲王产生的冲突。




11月24日上午9时

「莫扎特」第四轮演出即将开售!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乐享会员及尊享会员

可提前于11月23日 上午9时

提早选座,及享受更低折扣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票务中心 | 陕西南路225号

订票电话 | 021-64729000、021-64726000

官网在线选座 | www.shculturesquare.com


扫下面在线选座购票



▼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上海最有态格调自媒体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