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23:27:07
有人问我如何评价王蒙的音乐
我打趣地说
他的歌,很下啤酒
第一次听王蒙的歌,是在锐目3号院的啤酒吧里。
很不专业的音响,高音尖锐,低音浑浊,但当前奏响起时,在座的人都已把客观元素撇在一旁,无不连连点头。
阿日察说:很不错!
李厂长说:专业!
我说:牛!
很不错、专业、牛,这样的词用在王蒙的歌上,远不会显得溢美。词曲、编曲、吉他、贝斯、键盘、爵士鼓、电音……每一个元素,在每一个节奏里,都表现出了经久沉淀的动听。
而更具魔力的是王蒙的嗓音,独特的声线极具情感,或是充满力量的呐喊,或是风雨之后的风轻云淡,在他的诉说中,都如韵律诗一般,引人倾听。
于是,我们忘了切歌单,一遍又一遍,几首歌循环了两个多小时。
听着他的歌,不知不觉就喝掉了一堆精酿啤酒,以至于后来有人问我如何评价王蒙的音乐时,我打趣地说——他的歌,很下啤酒。
第一次见王蒙是在亚运村,他的形象很是出众。染成金色的长发,烫得微卷,随风飘摇,;黑框眼镜下是深邃的双眼和刀削的面庞,同样染了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讲究。
像我这么没见过世面的人,第一时间脑补出他的性格是这样的——自我,骄傲,冲动,一言不合就能从腰带里抽出啤酒瓶大打出手。
然而他的腰带里没有别着啤酒瓶,并且他一说话,就将我脑补出的形象踹出了十万八千里。
他很温和,也很谦恭,不算丰富的言辞中还不时透露着几分单纯。闲谈时,他似乎常常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句而导致卡顿,但每当谈及音乐时,他又像换了个人,两眼放光,滔滔不绝中,满是对初心的真诚和执着。
闲聊过程中,他忽然歪着脑袋,扬起手拍拍自己的头,然后苦笑着为他的“古怪”举动解释说,这几天抽多了烟斗,头晕。
我不禁莞尔,打趣地提醒他,他已经是出过专辑的歌手了,能不能稍微注意一下偶像包袱,哪怕是一丢丢都好。
王蒙出生于82年,他说,他生在佳木斯,成长于五湖四海。他最喜欢的地方是河南,因为那里是他的故乡,他曾在那里生活过11年。
他自小跟母亲学习音乐,7岁时就接触过许多乐器。中学时,他开始学习吉他,并深深地爱上了这种乐器,没事的时候就抱着吉他自弹自唱。
18岁时,他忽然想唱别人没有唱过的歌,于是一边开始系统学习乐理,一边开始了创作之路。
2002年的时候,与音乐相伴已经在年仅20岁的王蒙心里扎下了根,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走下去。
因为,这是梦想。
三年后,他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在无声流逝的岁月中,慢慢积攒着属于自己的财富。
他的财富,是《一场无法结束的战役》中的——纵然遍体鳞伤不回首;
是《异类》中的——他们永远不会忘了自己是谁,总在不断的追逐宿命;
是《小堡》中的——我管他谁是浑浊的,我只管我是清澈的;
是《故乡的月亮》中的——异乡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就像妈妈的爱一直守在身旁;
……
18岁时,他与自己约定,唱别人没有唱过的歌。
18岁之后的年华里,他履行着当初的约定,将生活浓缩在了原创音乐里。
转眼之间,已是近20个春秋。
见到王蒙的时候,我有幸获赠了一件特别的礼物——他的音乐专辑。
他用了四年时间制作这张专辑,其中收录了9首原创摇滚歌曲,共53分21秒。他用这53分21秒,作为近20年追逐音乐梦想的答卷。
他将这张专辑命名为《战役》,他说,从出生到结束,人生就像一场战争。这场战争里有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而这段旅行,对他来说就是一场重要的战役。
是的,制作这张专辑的过程,以及随后的发布、推广、演出等等,他用的字眼是“旅行”。
旅行,就是去体验各种可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仅此而已。
硕果累累的深秋里,《战役》全面发布,与此同时,王蒙和妻子王馨(画家、作词人)还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自驾六千多公里,全国巡演。
此次巡演,他们将于11月15日从北京出发,造访大江南北,旅途之中,还会不定时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聊旅行,也聊自己的音乐。
在见王蒙之前,我列了不少问题想要当面问他,比如是什么原因让他坚持梦想、在追梦的路上,遇见过怎样的挫折和感动,但当后来都一一划掉了。
面对他那阳光单纯的笑容,我觉得这些问题拙劣得有些可笑。
无论这条路上曾有多少风雨和伤痛,此时都已是过去了。
向前走吧,不必再回头张望了,只是向前走,去旅行,去打好这场《战役》。
我们不能与你同行,于是沏好了茶,斟满了酒,在终点——等你。
想要现场观看王蒙的演出吗?请点击下图,即可进入锐目旅行小程序平台购买门票。
支持原创,收藏《战役》CD,请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进入霞客行·自然格调工坊下单预定。
霞客带你看世界
跟着故事去旅行
把文化装进旅行箱
点击“阅读全文”,即可试听《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