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 04:01:26
上一篇推文中,小编在聊贝多芬的作品时,说到了贝多芬在古典主义的尾声,分裂出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浪漫主义出现在古典主义之后,而在音乐史的研究中,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也都不算是准确的标签。音乐中的浪漫主义更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作曲家通过作品表达的强烈情绪。
图片来自commons.wikimedia.org
青年时期的贝多芬与晚年怒发冲冠的形象真是相去甚远啊,小编需要习惯一下。
新出现的事物总是引人注目。“浪漫主义”这个词语,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成为一种时尚。在这股汹涌的浪漫主义思潮中,有一位勇士逆流而行,坚决捍卫古典传统,他就是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人”的德国音乐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他在音乐创作中,没有背离古典传统,但又善于推陈出新,是洋溢着贝多芬式浪漫主义精神的古典主义者。
图片来自welt.de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追求有条不紊古典式的完美,天性认真负责,在创作时十分谨慎。他的音乐作品中总是体现出一种少年老成的风格,世人评价他是“十七岁的人写出七十岁的作品”。他的这种“早熟”的风格,或许与年幼时清贫的生活密切相关。
图片来自welt.de
青年时期的勃拉姆斯,同样英气逼人。
1833年,勃拉姆斯出生在汉堡一个穷乐师的家庭。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就懂得赚钱养家,在小酒馆弹琴卖艺,有时也为父亲所在的乐队编曲。其实他的父亲也曾流落汉堡街头,靠卖艺糊口。在这样艰苦的境遇下,勃拉姆斯一直坚持良好的品质,一生俭朴怜老惜贫。
而这样的生活境遇,也造就了勃拉姆斯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喜欢独自思考人生,仿佛一位心灵充满暗伤的独行者。自然地,他把这种性格也带入了自己的创作中。《a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将他创作中素有的精准和严肃展现得淋漓尽致,又不乏浪漫的情怀和忧郁的思绪。
a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是从容的快板,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平缓优美,委婉深沉,带着丝丝愁绪。随后,中提琴与大提琴与主题交相呼应,整个乐章时而平缓,时而激越,时而沉郁,时而庄重,时而温情,时而苍凉,参差错落,浓淡相宜。
2016年5月15日,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在音乐会中就将以这部作品开场。四个乐章的完整演绎,让我们跟着勃拉姆斯陷入沉思,一次想个够。那么,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在WIFI环境下欣赏
请点击“阅读原文”,前往“琴弦上的对白 · 德国莱比锡弦乐四重奏”购票页面。文末还有多种方法哦!
“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与您相约上海大剧院,踏上古典音乐探索之旅!
(封面图片来自gentside.com)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
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
琴弦上的对白——德国莱比锡弦乐四重奏
时间:2016年5月15日 19:15
地点:上海大剧院 大剧场
票价:¥80、¥180、¥280、¥380、¥500
‖购票方式‖
(1)网上注册
(2)选定节目(时间场次)和座位
(3)确认订单、网上支付
◎注册请务必实名制,并提供本人身份证号码,身份证是前往票务中心取票的合法凭证;
◎默认唯一取票方式自取(自助取票机取票),强烈推荐!记得带着身份证去票房,机器一扫就能自动打印出票张,和火车站Check in换票一样!
◎如果你在网上购票中还是出现问题,请直接回复“官网购票流程”,可以查看更清晰的购票步骤,或者拨打4001068686人工咨询。
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
为您精彩呈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