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摇滚音乐会“推荐音乐人及作品

2021-05-25 20:51:43


6月10日晚,邓海在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主持“草根摇滚音乐会”,向大家介绍了几位摇滚界的音乐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我们整理了部分资料和作品与大家分享:



Buckethead


总是顶着肯德基桶帽子的Buckethead,被人们称为“桶哥“。他从小在一家农场里生活,非常喜欢弹吉他,但没人理解他,非常孤独地长大,学会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著名吉他手Paul Gilbert的高徒。他的音乐风格是将电子乐、吉他噪音、独特的创意融合到一起,以速弹、感性和细腻而著称。


成名之后,他演出时总是带着面具、顶着肯德基桶当帽子。为什么他要这样?他的父母怎么了?他会伤人吗?他真的是个科洛尔·山德斯(肯德基的创始人)迷吗?这一切疑问,用Buckethead说过的一句话可以解答:“不带面具,做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带上面具,就能做一个另类的 、一个自己向往却不能在现实中实现的风格的自己。”


分享作品:



中国摇滚第一人  崔 健


崔健1961年出生于北京东郊幸福村的朝鲜族家庭,父亲是专业的小号演奏者,母亲是舞蹈团成员。崔健1975年开始学习吹小号,1981年成为北京交响乐团小号乐手,同时学习弹吉他,并在1983年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吉它》。


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上演唱了《一无所有》,宣告了中国摇滚乐的诞生。崔健的唱片全球销量迄今已突破1000万张,也是第一位在中国各地巡演超过1000场的内地音乐家。


分享作品:


交工乐队


交工乐队成立于1999年,由林生祥等几个美浓返乡青年组成,这支年轻人的队伍深扎美浓乡土,到乡野和传统中去学习和感受客家音乐文化和生活,以在当地的传统音乐(客家八音)为基础,使用锣、鼓、唢呐、月琴、三弦等传统乐器,结合现代摇滚乐,创造了呼应现实社会的客家新民谣。


交工乐队在2000年台湾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赁借《我等就来唱山歌》获得最佳作曲人奖及最佳制作人奖。随后交工乐队代表台湾参加世界音乐节,捷克Respekt音乐节,比利时Gent民谣节、比利时Brugge世界音乐节,并在法国巴黎的历史性的重要舞台New Morning演出。我等就来唱山歌》中《日久他乡是故乡》一曲是外籍新娘的心声,唱出东南亚的女性远嫁他乡,并怀抱他乡是故乡的理念。




《我的诗篇》


《我的诗篇》是关于平凡世界与非凡诗意的故事,蕴含着对陌生人最深切的祝福。这也是一部充满诗意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电影。人人皆有诗心,生活就是艺术。六名打工者,六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漂泊于故乡与异乡之间,忙碌于幽深的矿井与轰鸣的流水线,饱经人间冷暖,同时将这样的生活化作动人的诗篇。影片由吴晓波总策划,秦晓宇、吴飞跃共同执导。


《我的诗篇》片尾曲《退着回到故乡》,歌词改编自农民工诗人唐以洪的同名诗作,由蒋山谱曲并演唱,而后由美国诗人顾爱玲将这首歌译成英文。


作品欣赏:


《流浪到淡水》


金门王,本名王英坦,台湾盲人歌手;李炳辉,台湾残疾盲人歌手。1975年他俩结识,惺惺相惜之下,一拍即合,且开始了两人搭档与合作。1997年,在制作人陈明章先生的量身订做下,以一曲「流浪到淡水」走红,歌声风靡大街小巷,几乎人人都可朗朗上口的哼上几句。



《酒  狂》


“非琴不是筝,初闻满座惊。”这句诗是描述阮的创始者、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弹奏的音色。冯满天,6岁随父冯少先学习月琴演奏,16岁进入中央民族乐团弹阮。1987年,冯满天和唐朝老五刘义君、臧天朔、程进等人组了一支名为“白天使”的乐队。在摇滚乐和民乐间不断地切换,冯满天萌生了用民族乐器弹奏摇滚的想法,并付诸多年实践。2005年受邀前往香港城市大学讲学,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称赞道“如果我们的民族音乐欣赏课有冯满天来教,相信学生们没有不喜欢上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