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01:53:05
文 | 张燚
“音乐院系要不要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在业内这其实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本人虽然近几年一直聚焦于音乐院系转型,对此也是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第一,学生转行意味着音乐院系老师要走出舒适区去迎接新挑战,所以很排斥念叨“学生转行”的人;第二,学生转行意味着音乐专业教师职位的减少,这个话题在高校教师职位紧张的形势下很是敏感。
保定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黄晓钟发来的微信改变了我的态度。“如何为不热爱音乐舞蹈、不适合学习音乐舞蹈的专业学生提供转行的指导及相关知识能力?这个问题是我们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舞蹈专业经常思考的问题。”人家都已经在思考“如何做”的问题了,我这里还在为“要不要说”患得患失就太没职业道德了。
我的观点其实很清晰,并一以贯之不曾改变过:音乐院系也好、其他院系也罢,都应该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理由有以下五条。
第一,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是大学本职。大学的职责是育人,育人理应不拘一格,而不是人为建起专业藩篱,不习惯甚至容不下学生转行。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对“专业学生”的规定要严格得多,基本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所以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特点为有转行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原来中国大学包分配不用操心转行的问题,现在音乐院系专业内就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还不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
第二,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是大势所趋。国内高校以前各个专业的课程都是只有学校规定动作没有学生自主选择,现在我国高校普遍施行的学分制和选修课体系其实就在为大学生“转行”提供支持。,“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的,应当允许在读学生转到其他相关专业就读”。转专业都要提供支持,更别说转行了。不过转专业的名额有限,音乐院系转到其他院系也很难通过考试,那么音乐院系做强自身、能为有转行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三,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是用户所迫。大多数音乐院系中的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升学”而不是因为喜欢音乐和擅长音乐才报考音乐专业——请您别问我不擅长音乐怎么能考进音乐院系。既然音乐院系把这些不适合成长为音乐专业人才的懵懂少年招了进来,就要为他们负责,因材施教培养成音乐相关人才或者其他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如果说以前音乐院系有转行需求的学生数量很少还不成之为问题的话,那么现在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已经是很大很迫切的问题了。
第四,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是市场所需。鲍勃迪伦唱道:“时代在变化”,崔健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现在市场上行业变化的步伐远远超过音乐院系专业建设的步伐,社会上大量出现的新兴文化业态为音乐院系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音乐行业自身也在进行着升级换代和跨领域、延链条的发展。相反,音乐院系针对的原有音乐行业规模却在逐渐缩小,并且沉积了大量不具有专业迁移能力的音乐专业人才。行业在变,音乐院系当然要根据行业发展来应变,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
第五,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是音乐院系发展所在。很多地方高校的音乐院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包括师范类音乐院系。一方面,音乐院系毕业生就职(包括音乐行业内就职)所用多非在学校所学,另一方面音乐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双向走低,由之带来音乐院系在学校中的边缘化。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当然是抓住“学以致用”这个牛鼻子,根据市场调研、学生需求和毕业生反馈及时调整课程类别、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不仅关心专业动向和专业学习,而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成长为既好用又耐用、不走专业也能有远大前途的真正人才。如果音乐院系真的借“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的机会使教师不断学习进步、使院系成为“成长型单位”,那么自然会走出困境、获得发展。
有些朋友会说:“有些学生不想转行,你难道还非要为他们转行提供支持?”我只能说这表明了你我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我看来,为学生转行提供支持不是“支持学生转行(主动权在院系)”、更非“要学生转行”,而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为有转行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主动权在学生。
有音乐的地方 就有音乐周报
投稿邮箱:yyzb19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