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上头条,一个“脑残粉”耳中的鲍家街43号

2021-07-14 00:05:00

浮华远去,喧嚣沉寂,只有音乐带给他和我们的快乐可以永恒。


在成为汪峰“脑残粉”的这半年多来,恶补了好多音乐知识,下载了他所有的歌,淘到了他所有的专辑,看了他几乎所有的专访,读了能找到的他写过的几乎所有文字。

虽然未曾谋面,但是那些逝去的青春,迷惑的岁月,那些曾经共同经历过的个人的成长和时代的变迁,让一个真实的同龄人呈现在我的面前。

在他向着他的又一个事业的高度发起冲击的时候我想说说汪峰那些艺术价值被严重低估了的早期专辑。


在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再听那两张《鲍家街43号》的专辑,那两张“差不多代表了我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十年对生活的全部理解”的专辑,那两张至今还被很多人认 为是汪峰“真摇”时代的专辑,那最终被唱片公司5000美元卖了全球版权的唱片,我真心感慨“成名”对于一个有才华的创作人是多么重要,为了让自己的作品 被更多的人听到所付出的“成名”的代价是个理想主义者一定要付出的。

尤 其在第一次拿到鲍家街2(风暴来临)这张CD的时候我都吓了一跳,看着就恶俗的封底,粗糙的内页,虽然录音制作的品质还是挺认真的,但是和第一张的精良已 经不能比。汪峰后来在访谈中回忆过那个时期的状态,10万块钱包括所有的一张专辑。我一直无法理解后来那些对汪峰的指责,如果汪峰止步于鲍家街2的时代是 不是他今天也是真摇大神之一?一个再也没有作品仅仅被供起来的大神?幸亏他不是,幸亏他为了他的梦想“能够放弃所有”。

鲍家街43号里有过他青春的梦想,兄弟的情谊,有过曾经对他“最重要但是后来已经属于别人”的那个人……

在 离开大学校园二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我自己的大学时光,看看今天同学聚会的筹备信息,觉得人生其实是很公平的事情:当年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学霸,如今 已经是一个大厂的总工程师;天天游荡在校园里,孑然一身、独自思索的学神供职于世界著名实验室;各大社团的活跃分子,如今开着自己的公司;大一就入党,军 训的时候晕倒了还坚持“训练”的学生会骨干如今是我们当中仕途最坦荡的一个……

人和事的本质其实很难发生变化,变的不过是这二十年间,你和这个社会的关系。今天的汪峰和二十年前的汪峰,也是一样。他依然还热爱着他的音乐,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自己“梦想中的高度”,变的是这个社会对他的态度而已。

那么在他蛰伏于自己的理想之中的那些岁月,他在想什么?


《我真的需要》

这是鲍家街时代传唱挺广的一首歌,也是他早期演唱会常唱的。在那些“没有爱也没有存款”的日子里,他反复吟唱的“我真的需要”的是什么?

当夜晚降临繁星满天
我灵魂的影子拉在墙上
没有脸也没有心脏
在长安街上象朵苍白的花
我倾听着静脉里血的流淌
就象那昨夜漫长而冷漠的细雨
我睁着眼许多门在面前紧闭

多么典型的青春的落寞,满怀雄心壮志又无法施展的压抑,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亲人、朋友、爱人还是“啤酒和上帝”?都不是吧,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生而为人离不开的,但是彼时的汪峰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信念,是不能退却的对理想的追求,不管现实多么艰难。

“当 时我应该比绝大多数人都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没有钱不说明什么......生活的困苦只会让你当时在有些事情上面觉得很艰难迷茫,但是它不是说这就是你的命 运,正是因为艰苦你才会去奋斗” 汪峰回忆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其实贯穿于鲍家街时代的歌曲的不可脱离的主题就是迷茫和抗争,有一点儿对未来的不确定,有不少挣扎的 痕迹,但更多的是他在宣告给世人的是一个才子内心不甘的呐喊。

这是青春岁月中每个心怀理想的人都不可或缺的不甘,没有这点儿不甘,就没有以后的一切。


《小鸟》

这大概会是汪峰能唱一辈子的歌,他不同时期演绎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但是我还是固执地怀念这首歌最初的版本,在那不高清的MV中,一头长发的汪峰用年轻的喉咙唱出的无奈和不甘。

泰戈尔的《飞鸟集》英文本题名为Stray Birds,寓意是漂泊的人。看似迷茫而动荡的年轻的岁月,还是会因为理想和奋斗变得清晰起来。

这 是一首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的歌曲,“心里充满欲望,身体没有力量”的年轻时代,空有野心是没有用的,尽管“那里没有幸福,只有一堵大墙”,我们还是带着不 撞南墙不回头的心思奔了过去。无法躲藏的现实不会因为你退缩了就改变了,再看似虚无缥缈的理想,也是我们心中的热血和希望。有些鸟生下来就不是为了躲子弹 的,所以只能不停歇的飞来飞去。

也许在这飞翔的过程中,我们终会体会到“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每 次《小鸟》现场最后那句“因为我们,生来自由!自由!”从全场人嘴中吼出来的时候,都是很震撼人心的。自由是什么?“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是又无时不在枷锁 之中”,这枷锁可能是环境的桎梏,也可能是个人内心的羁绊。对自由的渴望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但是实实在在追求自由的时候不是谁都可以付之行动。指导 你遵循内心不断在现实中奋斗的只有梦想,和为梦想的所有牺牲和坚守。

20 年后,汪峰在自己第十张专辑的内册中说这也许是他最悲伤的专辑,可我觉得他头两张专辑才真正体现了什么是“悲伤”,而且是那种残酷的悲伤。青春的残酷就在 于,你有那么强健的体魄,那么旺盛的精力,那么多的雄心壮志,但是你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显得那么弱小。对于每个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年 轻人,这种困惑和苦痛都是一样的,不论你在干什么。这和你的能力无关,这只和你能用多少时间看清周围的环境,看准自己的方向有关。

在 最初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都觉得妈妈生下他是个《错误》,自己是个《失败者》,悲伤又心酸的唱着《没有人要我》。顶级艺术殿堂天之骄子的光环早被现实的风 暴打得烟消云散。在04年北展演唱会中间他感谢许晓峰的时候说的那些话听起来那么心酸。其实生活的暂时困顿不可怕,看不到眼前的道路才让人惶恐。

尽管成名后的汪峰在节目中提到过一些当年的生活状况,但是在听着这些绝望又压抑的歌的时候我还是无法想象在真实的情境下他在想什么?我也不禁在想,如果是我,在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能怎么样。

这种痛苦是那么真实,是每个从青春岁月走过来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的,特别是那些对生活和梦想有更多的要求的人,不管这要求是金钱地位还是理想信念,很多时候生而为人的痛苦就在于我们不是吃饱喝足就能满意的睡去的那种生物。

“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挨饿受冻,可以穿过时的衣服,但是我们心中从来没有缺少过梦想!”我们一直拼命的活着,一直拼命的坚强,一直拼命的得到和失去。

命运有时候是不公平的,在汪峰“拼命的活着,拼命的坚强的岁月里写出了《小鸟》、《晚安,北京》、《瓦解》、《忧郁的眼睛》......但是艺术上的成就没有换来现实生活的改善,丝毫没有。没有鼓励创作的环境,没有正规运作的市场,广为传唱的热门歌曲的作者连房租都交不起。

我有时候想,汪峰之所以是汪峰,是因为他一直在寻求实现梦想的道路,而没有想过放弃梦想。所以命运也是公平的,20年以后还有人在听着他的歌,在感叹他曾经被埋没的才华。


《我会在这里等你》,《忧郁的眼睛》

青春的伤痛永远离不开爱情的折磨,这两首歌基本奠定了汪氏情歌后续的基调,不论后来汪峰写过多少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经典情歌,我觉得有一些东西从最开始就是没有变的。

爱情在他眼里一直是深沉又旖旎的风光,带着炙热和绝望的激情,带着心头难以名说的忧伤:

我远方的姑娘
你是我的晨星
我心中的歌谣
你是我的四季
如果青春是一捧鲜花
我愿把它献给你
如果生命是燃烧的旧梦
我愿在梦醒前燃烬

看那小溪
看那山脉那树林
我疲倦的身躯
看那小溪
看那山脉那树林
我忧郁的眼睛

这种如梦如幻的诗歌般的语句,赋予了爱情最本质的美:当你沉醉其中的时候,你会忘却烦扰的现实。人的一生至少需要一次这样的恋爱吧,在你青春年少的时光里,否则当你不再年轻的时候,你的人生无可回忆。

而在现实面前他对爱情的态度,似乎也并没有改变过:

我的爱人
如果你要离去就请记住 我依然爱你
如果你要回来 我会在这儿等你

其实一个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基本上就是这个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可选择的不外乎就两种:要么你能找到那个对的人,要么你改变自己去成为那个对的人。大多数人其实选择的是后者,这是我们对现实和人性的妥协。而汪峰,显然选的是前一个。

也许一个人要经历足够的生活,看过足够的“人间喜剧”,才能理解,妥协和不妥协都是对爱,对婚姻的尊重,没有道德上的高低,只有眼中世界的不同。

今 年的巡演加了《你是我心爱的姑娘》,这次苏州演唱会上,在听着这首深情的歌的现场,我还是想起了那些最初的岁月里,汪峰无奈又无助的情怀诉说。在他无法左 右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他似乎总是奋不顾身的投入而又一次次只能用祝福的目光送她离去。在那个能和他相伴终生的人出现以前,还是音乐给他的快乐才能超过所有 吧。


《明天》

明天
当阳光再次照到我的脸上
我再也不愿卖辱求荣像个可怜虫
如果风经过我的窗前向我招手
我会和它一起飞向那希望之地

明天
当孤独袭来时我不会再流一滴泪
我会用歌声抹去那创痛的徽记
如果贫困又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
我不会再哀叹
我要用那双手融化那久冻的冰霜

明天
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明天
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明天
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明天
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明天

明天
所有的麻烦都会烟消云散
不会再有杀戮后的血迹
天会更蓝

明天
孩子们再也不会挨饿受冻
每个人都会在课本上写下他的名字

明天
让我们仍掉仇恨和恐惧还有贪婪
每个人手腕手记着在一起

明天
让我们伸出手给那些苦难的人
告诉他们相信明天
明天

这首来自《鲍家街43号》2的作品,是汪峰早期很具有社会情怀的一首歌,那些 “ 无批判有”的时光里,他还是关注了社会关注了他人,把目光从小我的世界里抬起来看了更广阔的天地,尽管这视角依然是狭小的,但是在最绝望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光明的主题是没有变的。

其实人是靠精神还是靠物质活着的?在最最基本的温饱能够支撑的时候有的人把精力投入到继续追求物质的富足,有的人开始探讨精神的力量。这两种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只有人与人的不同。

今 天的汪峰功成名就,很多批判他商业的声音,还有无数成分复杂的口水在嚼说着他在路人眼里光怪陆离的个人生活。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在他世界观成熟的年月中形成 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十年以后他还能写出更加激情和脍炙人口的《光明》。鼓舞着每个相信明天的人,慰藉着这个信仰缺失的 时代中所有还渴望光明的人们。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