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在关心摇滚乐

2020-07-04 21:36:24

几年前,互联网创业刚兴盛起来的时候,懂得抢占先机的人们,拿到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那时候,互联网圈有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这句话像极了如今的音乐圈。


今年夏天,因为某节目的热播,一下子带动了嘻哈音乐人们的市场。嘻哈成为了一个风口,即使有些说唱团体的作品一般,商演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初级的嘻哈音乐人(注意我说的是初级)?可能只是在网上下载一段免费的beat,写一段还算押韵的歌词,再根据需求录音,很快就拥有了自己的说唱作品。如果还想跟homie一起搞创作,也许只要在网络上协作就好了。


而组建一个摇滚乐队呢?买乐器,租排练房定期排练是必须的,而最后还经常不得不为寻找不时退出的乐队成员而发愁。更可怕的是,当陈粒、赵雷、谢春花、房东的猫……这些民谣或泛民谣的名字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时候,摇滚乐还是只是小众中的小众。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人们只是想快,想用最短的时间咀嚼掉各种平台喂过来的信息,想跟上身边人正在追捧的流行中国始终没有产生一个像Pitchfolk一样规模的乐评网站,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能沉下心来读点东西的人更是越来越少。虽然近年来qq音乐、虾米、网易云都陆续推出了音乐专栏,但真正有质量的乐评却还是没有涌现。


音乐人成名也总是很快,也许一首歌只是在抖音、快手上被截取了10秒,就能一夜爆红。说唱、民谣、电子,甚至古风、二次元当道,而流量不够,没有999+,鲜有商业合作,却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摇滚乐,显然处在了不利地位。


没人在关心摇滚乐。无论是曾经的D22、鼓楼东大街,还是CBGB、布鲁克林、东村西村、切尔西旅馆,一切都在消亡着。再看看当年我因为摇滚乐而认识的一群朋友,都在为工作奔波。谁还会记得当年是喜欢了哪吒还是CARSICK CARS?


下班关机后,我发现自己还是习惯循环那些即使听了三四年,依然只有十几二十条评论的歌,即使每条只是发了一个简单的emoji。


我就是打心眼里厌恶那些讲故事的所谓热评,所谓有价值的UGC。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